如此喜爱口红,提防心理账户设下的坑

有没有一类东西让你爱不释手,买了还想买,总觉得下一个还会更好;


有没有觉得做某件事让你很投入,从中获得成就感,享受其中还乐此不疲;


朋友满满登登的衣橱里,甚至挂着十多件从未穿过的衣服;化妆台上各种品牌、琳琅满目的口红更是数不胜数。

为什么她会如此热衷于美装和口红呢?疯狂买买买,烧钱不心疼吗?


这里,就需要来了解一下心理账户为我们每个人设下的坑了。


不单单是这位朋友掉进了心理账户的坑,各位看官也有过类似经历哦。


花800块买件衣服,却不肯付8块运费;


超市购物血拼,却为那2毛购物袋心疼;


在外吃饭上千,外卖没有凑够满减而心塞;

到底什么是心理账户?它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我们逐一来探讨。


一、什么是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首次提出,塞勒也因此理论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心理账户说的是,人们会把各种支出或收益划分到心中不同的账户中,而这些账户在大多数时候是不互通的。


说人话就是,买盐的钱和买醋的钱区分地妥妥的。


举个例子方便理解,我花50块钱买了张《长津湖》的电影票,不小心搞丢了,考虑再三,还是回家抱着手机求安慰吧。


可是,如果我在路上丢了50块钱,大概率是不会影响我再花50块钱买张电影票的。


同样损失50块钱,为什么我仍然会选择再买一张电影票,这是因为买电影票的钱属于“观影账户”,而丢失的零钱属于“零钱账户”。

在不同账户上的钱,价值是不一样,因此会让我们内心产生很大的区别,从而决定愿意花还是不愿意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该花的钱不能少,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


800块的衣服,符合我的消费心理预期,不会觉得贵,说买就买;8块运费本来就不在我的消费预期之内,现在突然让我花这个钱,当然不接受。


看到没,同样都是钱,在我们心里,却是如此不平等地被区别对待。因为心理账户的存在,我们是无法做到对每一块钱都一视同仁的。


二、心理账户的运用


心理账户原本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因为它的存在,会让我们做出一些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不过,它除了在消费、理财方面对我们有指导价值外,在时间规划上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看过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家有煮夫,想体验家庭主妇的感觉时,我也只有在周末才能逮到机会。


不仅是老公懂得心疼,体谅我每天上班比他更辛苦,而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家务。也因为在做饭、收拾家务方面是属于他的心理账户。


如何理解?老规矩,上一盘香喷喷的栗子。


相对而言,女生普遍喜欢逛街,哪怕是漫无目的地逛,体验的就是那份轻松、惬意甚至还有些无聊。


男生,即使陪女朋友、陪老婆逛街都会感觉是大大地浪费时间,所以,他们宁愿选择窝在家里打游戏。


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还是心理账户。


其实,每个人在内心里早就已经评定好了,做哪些事会让自己有价值感和成就感,不是浪费时间,反倒做这些事的时候,还会感觉自己产生了更大价值。


作为一个在性别上有着绝对优势,原本可以更加胜任家庭主妇这一职的我,却认为,像做饭、打扫房间这些事情,的确是浪费时间。


远不如我把这些时间用来读书、学习、写作来得更有意义。关键是,做家务很让我没有成就感,在这里码字,与大家交流,体验思想与灵魂碰撞所带来的刺激,我却倍感骄傲自豪。


这里并不是说做家务没必要,而是每个人对不同的事情,早已根据时间成本做了计算和具体安排,并把每件事情安置在不同的心理账户。


是不是有点顿悟当年的自己,为啥一听课就沉睡,一下课就不知疲惫了吧。


当然,心理账户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还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三、我对心理账户的实际应用


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实例,其一是在工作习惯养成上,其二是在亲子教育方法上。

相信每个人都不希望加班,做一个时间观念比较强的人。工作时间内提高效率,既有成就感,又可以节约出更多8小时之外的时间来提升自己。


我每天形成的工作模式是,前一天下班前,就在笔记本上记录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进行罗列,这样既不会遗漏重要事情,也不会错过临时安排的事务。


20年来,我一直这样坚持着,培养了自己极强的执行力,和高效的工作习惯。所管理的部门也是综合能力较强的,我们有着共同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模式。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幸福指数非常高,在合理的时间安排下,工作生活两不误,既体验到工作带来的价值和成就,又享受到了原本就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是学习没有用,而是你没用,所以你没用。学以致用,学习才算有用。


与女儿相处,心理账户也让我受益匪浅。


女儿乖巧伶俐,就是做事马大哈,衣服乱放,鞋子乱丢,不是红领巾忘了拿,就是水杯又“义捐”了。


不单马虎,还做事不专心。同事好心安慰我:女儿个子大,信息传递到大脑有点慢,你这当娘的,有点贪心了哈,哪能样样都占着。虽然感觉哪里不对劲,可这马屁拍的,我瞬间爽歪歪!


一旦缺点被盯上,很难改变刻板印象,女儿因此也没少了被挨批和受惩罚。幸亏有这心理账户为我们母慈子孝的和谐关系兜着底儿。


女儿特别喜欢玩“第五人格”的游戏,看她那股投入的劲儿,简直像是与世隔绝的样子。让人无法和做作业马虎、做事不专心联系在一起。


尤其“防沉迷”颁布后,玩游戏是她在周末不可被剥夺的权利,所以,玩游戏和周末的时间,早已被她秘密安置在心理账户了。


智慧老妈,这时所需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啦。


她会自觉完成作业,主动把该做的事情都提前做完,一切为周末玩游戏让路。


运用心理账户,管好你的钱袋子,不盲目做决策,同时也发现自己关注的兴趣点和产生更大价值的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