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和抑郁症有什么区别?

人皆有七情六欲,

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情绪。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总是感觉到不开心、不高兴。

甚至越来越多的人被确诊为抑郁症。

抑郁症的可怕不用赘述,是不是所有的不开心不高兴都是抑郁症呢?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抑郁的几个层级。

第一层是抑郁情绪。

当学习上面临困难、工作不顺利、感情遭遇挫折、被朋友误解、自己和亲人遭遇疾病打击等情况出现时,往往抑郁情绪会随之而出。这些情绪事出有因,抑郁的产生是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因此,这种由于客观条件产生的抑郁情绪具有时限性,只要不再有新的环境刺激,一段时间后会自然缓解,趋于稳定。

抑郁情绪的产生是十分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不能称之为一种疾病状态。经过自我调适,抑郁情绪在短时间内是可以平复的。

第二层是抑郁状态。

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比抑郁情绪深得多,除了事出有因的抑郁之外,还可能伴随一些没有任何具体原因的抑郁,也就是所谓的“内源性抑郁”。

有“内源性抑郁”的小伙伴可能会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开心不起来。

· 我现在对什么都没兴趣,以前有兴趣的现在也没了。

同时,抑郁状态还会伴随一些其他的不良感受,也就是附加症状,包括:失眠、食欲差、消瘦、性欲减退、精力缺乏、疲劳、失去活力、缺乏动力、大脑迟钝、自责、自我评价低、挫败感,甚至悲观厌世。

抑郁状态,就已经是一种疾病状态了,但距离抑郁症还有一段距离。

第三层,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抑郁症。

抑郁症和抑郁状态的区别主要在于持续的时间和程度,短期的抑郁状态不需要太担心,但如果抑郁状态长期持续并不断加深,就要高度怀疑抑郁症,此时建议尽快寻求专业心理科或者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抑郁症又叫抑郁障碍,是一种疾病,并不是“娇气、矫情、懒惰”,需要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患上抑郁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家人对此不理解,反而认为得了这个病很丢人、很耻辱,这对于患者的恢复有百害而无一利。

那么,抑郁症都有什么核心症状呢?

第一是情感症状。

情感症状是抑郁障碍的核心特征,包括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甚至丧失,愉快感缺乏。低落的心境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存在,一般不随环境变化而好转。症状在一天之内可呈现节律性变化,如有些患者晨起心境低落最为严重,傍晚开始好转。

第二是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即临床上传统所认为的“生物学症状”或“内源性抑郁症状”,包括体重、食欲、睡眠和行为活动等方面的异常。

典型表现包括:

存在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早上较平时早醒 2 小时或更多;

食欲明显下降;

1个月中体重降低至少 5%;

性欲明显减退。

通常中、重度抑郁发作的患者都存在上述躯体症状。此外,部分患者还存在疼痛、心动过速、便秘等症状。许多患者一开始并没有觉得自己是抑郁症,反而根据这些躯体症状,当成失眠、胃病或者是其他疾病去就医,而这些疾病常规的治疗办法并不能消除这些躯体症状,此时应高度怀疑抑郁症的存在。

第三是认知症状。

抑郁障碍患者大多存在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信息加工能力减退、对自我和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等表现,但经过治疗后,这类认知损害往往是可逆的。严重抑郁障碍的患者往往还存在悲观自责、消极厌世、自杀的风险,需要认真评估和预防。

第四是某些特定的临床特征。

抑郁症患者往往不只是有抑郁特征,可能还伴随有焦虑特征,忧郁特征,精神病性特征,紧张症性特征和其他混合特征等。需要在就医时向医生全面描述自己的感受,让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

如果确诊了抑郁症,该如何治疗?

抑郁障碍的治疗目标在于尽可能早期诊断,及时规范治疗,控制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防止复发,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抑郁障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倡导基于评估的全病程治疗。治疗阶段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

1.急性期

6 周~12 周。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治愈,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尽量促进功能恢复到病前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2.巩固期

4 个月~9 个月。原则上应继续使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并强调治疗方案、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保持不变,以预防复发,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3.维持期

至少 2~3 年。多次复发或有明显残留症状者应长期治疗。持续、规范的治疗能有效降低抑郁障碍的复发率。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应迅速复原治疗。

许多抑郁症患者病情复发的原因就是在巩固期和维持期中擅自停止治疗,在急性期中,大多数患者和家人都能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治疗,进入巩固期后,患者自我感觉会好很多,此时可能擅自停药,或者家人对抑郁症没有科学的认识,认为吃药太多不好,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能少吃一些就少吃一些……这些都是导致抑郁症复发的直接原因。一旦确诊抑郁症,请放平心态,一切听医生的安排,不要擅自做出决定,持续、规范的治疗尤为重要。

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在遭遇抑郁的时候应该怎样去调节心态,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方式,去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

首先,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有比较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合理的睡眠,比较健康的饮食和心理状态,就能够帮助我们比较好地应对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平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心理素质,自我调解,不用给自己过高的要求,设定一些合适的计划,尤其是在生活中遇到负性事件的时候,写一写心情日记,或者与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这个是一个比较好的自我调节的方式。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更好的自我调节方法,包括合理的运动,适当地听一些音乐,照顾宠物,外出旅行等,这些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可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但是,很多疾病的发生往往也没有十分明显的征兆,抑郁症也是一样,在这里我们再次强调,抑郁症是一种疾病,生病不是错,也不是耻辱。正确看待和治疗,才是战胜它最好的方式,而任何的逃避和伪装都只能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