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2023年04月18日15:18:03 心理 1735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全民焦虑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尽管每个人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但是过度的、持续的焦虑将导致个体注意力涣散,降低工作效率,长此以往不利于个体的发展。

因此如何促进高焦虑人群的健康发展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注意资源理论认为,注意加工资源是有限的,在信息加工时要进行注意选择,需要注意控制。

而注意控制理论则从中央执行系统的角度对焦虑如何影响个体进行阐释,认为焦虑损害注意控制,注意控制系统包括抑制、转移和更新3种成分,而焦虑损害抑制成分和转移成分。

在焦虑的研究领域中,实验证据一致表明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对个体发展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目前研究者主要围绕两大理论对特质焦虑影响抑制控制展开研究。

其一是注意控制理论:该理论假设高焦虑个体在完成抑制控制任务时将付出更多自上而下的注意资源,达到与低焦虑个体相同的行为表现。

特质焦虑影响的是加工效率而不是操作成绩。

其二是神经认知模型:该理论下,当高焦虑个体出现对目标识别速度放缓时,其产生机理被认为是个体减少了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的卷入,导致注意控制机制激活不足。

该两大理论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但均证明了特质焦虑对个体的抑制功能将产生影响,个体对分心物的干扰的抵抗或处理能力将被削弱。

另外,急性有氧运动已被许多研究者证明能够影响个体的抑制功能。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那么,中等强度急性有氧运动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的影响与其作用机制是值得讨论的。

综上所述,研究将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手段,探讨急性有氧运动能否改善高特质焦虑个体的干扰抑制功能,旨在从行为水平和脑电水平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一、大学生特质焦虑特点

研究通过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的特质焦虑部分对大学生的特质焦虑水平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大学生特质焦虑特点与全国常模相较不存在显著差异。

且特质焦虑得分43.41分与常模近乎持平,处于较低水平,说明目前大学生总体特质焦虑程度维持在常态水平,无加重现象发生。

研究男女特质焦虑情况分别显著高于男女常模,这可能与测评对象以及样本量不同有关;大学生焦虑情况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其中本科二年级和研究生三年级的特质焦虑得分平均分均高于50分,低于60分。

前者可能的原因是面临课业和人际等压力,大学二年级是大学集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时期,也是大学生人际冲突爆发的重点时期。

所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可能感受到的焦虑程度要高一些。

后者可能是因为研究生三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和就业压力,需要处理的事情会更多,要考虑和思考的事情也更加繁杂。

对于高特质焦虑个体,要加强日常关注,多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

因为高特质焦虑是其他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易感因子。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同时要鼓励大学生形成定期的运动习惯,加大“运动促进健康”理念的引导和传播,多多开展有关运动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形成积极阳光的校园氛围。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二、运动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影响的结果

研究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对协变量抑郁得分、焦虑得分、性别、年龄等进行控制。

首先有研究结果表明,执行功能与抑郁正相关,抑郁程度越严重,执行功能障碍越大,并且在不同抑郁程度与执行功能的比较中,不同抑郁程度组别的抑制控制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高分组得分最高,抑制控制障碍最严重,所以对抑郁得分的控制,为了更好地分离出抑郁对抑制控制的影响。

为了控制实验对象的特质焦虑程度的不同对抑制控制能力影响的差异,所以将特质焦虑划为协变量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最后国内有研究者总结出抑郁症患者在工作记忆能力、反应监控能力、抑制控制能力等方面存在广泛性障碍,其中年龄、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是其影响因素。

因为实验对象均为大学生,受教育程度大体一致,所以将年龄和性别作为协变量进行研究分析。

行为学数据结果

一方面研究在行为学结果上增加了青少年抑制功能问卷部分,是为了增加运动促进高特质焦虑个体心理健康、运动改善高特质焦虑个体抑制功能等结论的相关证据。

研究结果显示:运动组的高特质焦虑个体的抑制功能得分显著低于阅读组的高特质焦虑个体得分。

这在行为学层面一定程度证明了运动可以改善高特质焦虑个体的抑制功能。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抑制功能分量表取自青少年执行功能量表,完整量表分为三个维度:抑制控制障碍、认知灵活性障碍和工作记忆障碍,各个维度相互具有相关性和独立性。

其中抑制控制障碍分量表是目前较符合研究在完成组别后测量高特质焦虑个体受损抑制功能的目的的问卷。

另一方面从Flanker任务的反应时的结果可以看出,组别的主效应边缘显著,阅读组Flanker任务的反应时边缘显著长于阅读组。

刺激类型的主效应显著,高特质焦虑个体完成Flanker任务时,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一致条件。

前者组别的主效应在反应时的层面说明,中等强度急性有氧运动对高特质焦虑个体的干扰抑制能力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运动组的被试在完成Flanker任务的反应时边缘显著短于阅读组,一方面可能由于运动可以帮助高特质焦虑个体加强对抗分心干扰的能力。

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运动提高了特质焦虑个体的信息加工效率;从而个体可以对任务目标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

后者刺激类型的主效应证实了Flanker任务的有效性,不一致刺激任务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一致刺激任务。

高特质焦虑个体在不同刺激任务条件消耗的时间不一样,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对不一致的刺激任务进行反应。

Flanker任务的正确率上未发现明显的实验效应,可能是因为Flanker任务的难度低于被试的认知水平与受教育水平,被试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Flanker任务。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所以出现了正确率的“天花板效应”。

在以往运动对抑制功能改善效果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Flanker任务对不同研究群体在运动干预前后的干扰抑制能力进行检验。

在上述研究中,多数采用运动干预前后比较Flanker任务的反应时指标的变化来量化运动干预效应。

而研究采用严格随机对照后侧的实验设计来探讨中等强度急性有氧运动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的积极效应,能够为运动缓解特质焦虑的论断提供更加严谨的实证资料。

为使得研究证据更加全面,需进一步在电生理层面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

ERP数据结果

研究主要探讨急性有氧运动与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功能的行为学关系和脑电特征,主要分析与干扰抑制功能相关的额中区N2成分和中顶区P3成分的平均波幅和潜伏期。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抑制控制功能在大脑高级认知过程中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对刺激的关注和预处理;二是反应前的准备和计划,N2和P3成分分别反映了这两个认知阶段。

研究的实验结果中,N2波幅方差分析组别与刺激类型的交互作用表明:

运动组在完成不一致刺激任务诱发的N2的平均波幅显著高于一致刺激任务,而阅读组不存在此效应。

这说明对运动组的高特质焦虑个体来说,不一致刺激任务相较于一致刺激能激发其大脑更大的兴奋性来保证注意控制系统的对外界信息的监控。

这是运动改善高特质焦虑个体受损抑制功能的前提,当两种不同刺激引发大脑反应不同才意味着个体的注意控制系统察觉到了干扰刺激,才有抑制的基础。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而阅读组的高特质焦虑个体在完成一致刺激和不一致刺激产生的N2平均波幅无显著差异意味着两种刺激无法引起阅读组高特质焦虑个体的差异反应。

其无法准确地监控到外界刺激对注意控制系统的干扰。

研究中的N2成分是反应抑制能力的代表成分,意味着大脑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冲突监控的难易程度,波幅越大,潜伏期越短,表明冲突监测越容易,波幅越小,潜伏期越长。

表明冲突监测越难,这与大脑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知觉选择和刺激属性识别有关。

研究在N2潜伏期上未发现显著的实验效应可能由于实验工具的单一性,改良版的Flanker任务第3个箭头与其他箭头的不一致被试较容易监控到。

运动是否会对高特质焦虑个体干扰抑制能力产生影响? - 天天要闻

所以在N2成分的潜伏期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