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和家长心理如何科学调整 听听专业心理教师怎么说

2022年11月25日23:10:02 心理 1088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给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面对被扰乱的生活节奏和各种不确定性,作为学生、教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

特殊时期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同样重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家长和教师们正确面对疫情,科学调适心理,桂林市专业心理教师给广大师生和家长在心理防护方面支招,让大家一起守护自己和身边人的身心健康,携手同心,共克时艰。同时提供了重要的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有需要的师生和家长可以及时拨打。


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和家长心理如何科学调整 听听专业心理教师怎么说 - 天天要闻


学生篇:进行自我保护和管理


面对当前的疫情,作为学生,唯有保护好自己,静下心来好好生活和学习,才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桂林中学心理教师王箐晶和周梦玲认为,此阶段,恰好是同学们重新调整自我,为后续的奋斗奠定基础的最好时机,建议学生们这样做:


1.调整自身认知,理性上网


在网络十分发达的当下,关于疫情方面的信息十分庞杂。为此,学生们要从官方渠道获取相关信息,避免非官方渠道信息侵扰,不信谣、不传谣;正确对待相关信息,不要因过量的信息加重心理负担,引发恐慌情绪;积极理解接纳社区、学校的防疫管理,配合桂林市的疫情防控措施,对不足之处多一些理解。


2.规律作息,保持能量平衡


学生们应该保持正常作息规律,保持生活稳定性。每天保持7—9个小时充足睡眠,保证三餐规律,营养均衡。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统筹时间安排,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坚持体育锻炼,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仰卧起坐、俯卧撑、做广播体操等体育锻炼。


3.过好当下,专注能做的事


在疫情期间,学生们可能会产生一些想法,比如“万一我感染了怎么办”“课程落下跟不上怎么办”等等。发生疫情时,出现这些想法是很正常的。不管疫情如何进展,首先应认识到当下自己能做的事是进行自我保护和管理,合理制定学习计划,细化每天安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4.助人为乐,利人利己


利他行为是智慧处理压力的方式,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积极体验。学生们可以多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如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同学解答学习难题,在校住宿生可协助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关心与陪伴室友等。


5.学会求助,释放压力


在情绪波动时,可主动与亲人朋友、老师同学诉说当下感受,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或选择合理宣泄的方式来调节不安、焦虑和烦恼的情绪,降低自己的压力感。如果感觉焦虑、烦躁甚至恐惧等情绪比较严重,或一些躯体化反应已超出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可以主动、及时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寻求心理老师、心理援助热线和专业医疗机构的支持。


教师篇:平衡工作和家庭 关爱学生也不忘照顾好自己


疫情不仅打断了大家正常的教学计划,也可能要面临不同教学模式的转换。老师们既要忙碌工作,还要兼顾学生健康安全,又要照顾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面对疫情,教师应如何做好心理防护呢?桂林中学心理教师靳燕和临桂区第一中学心理教师甘利乔给出以下建议:


1.立足岗位,发挥作用


听从上级统一部署,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每一条发至群里的信息和上报排查工作,对于抗疫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发挥积极作用,做传播正能量的使者,积极调整心态,家校携手,做好自身和学生安全防护的同时,也在为这座城市的安全做出贡献。


2.平衡工作与家庭,做好角色转换


教师需要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在工作期间,专注工作,保证效率。完成工作任务后,就将自己切换到家庭中的角色。不将工作情绪带到家庭生活中,也不让家庭生活影响到工作状态。如果觉得工作任务繁重,可以寻求家人、朋友和学校多方的帮助与支持。


3.学会心理自助,做好心理防护


老师们把爱与关怀传递给学生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照顾好自己的内心。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所产生的恐惧、担忧、紧张、焦虑等情绪都是正常的现象。接纳自己真实的感受,尝试建立正向思维模式,看到这些情绪背后的积极力量,用积极的心态协调好防疫期间的工作与家庭生活,保证自身良好的身心状态。


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和家长心理如何科学调整 听听专业心理教师怎么说 - 天天要闻


家长篇:把握弥补和调整亲子关系的好时机


作为家长,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每天特别嘱咐孩子要好好学习,可中途却发现孩子在玩电子产品。看到孩子不佳的学习状态,家长也会变得发愁、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雁山区柘木中学心理教师黄华凤和桂林市田家炳中学赵颖慧雁建议,作为家长可以这样做:


1.自我觉察,不向孩子传递负面情绪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拿着手机,却不是在听课学习,可能会立马发火,指责孩子不该玩手机。明明是想关心孩子,最后可能演变成一场“斗争”,甚至还影响亲子关系。作为家长,当我们准备去监督孩子学习时,可以先觉察自己此时的状态是否适合教育孩子,然后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带着过多的负面情绪去教育孩子,让自己放松下来,不恐慌、不抱怨,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后盾显得尤为重要。


2.巧设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环境的改变是孩子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长们可以让孩子自行整理好线上专属学习区,课前穿好校服,整理好学习相关资料,与学习无关的娱乐物品不带进学习场所,合理规划好每日学习、运动、娱乐、家务劳动与休息的时间,保持学习环境的安静整洁,借助仪式感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孩子专注学习。


3.陪伴支持,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疫情之下孩子与家人有了更多相处的时间,对于曾经疏于亲子关系建设的家庭来说,此刻正是弥补和调整亲子关系的好时机。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还需要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做孩子的信任者与支持者,用肯定和鼓励方式向孩子传递积极心态,帮助孩子改善情绪,减轻苦闷。


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和家长心理如何科学调整 听听专业心理教师怎么说 - 天天要闻


“疫情带来的困难和考验都是暂时的,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保持心理健康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免疫。积极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与家人朋友之间相互支持。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就是对疫情最大的帮助。”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每个人也要做自身安全的第一守护者,请广大师生和家长积极响应桂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号召,按要求及时做好核酸检测,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理性认识疫情,从官方途径获取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从自身做起,向周围人传递正面积极的信息与态度。同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用电和燃气安全,谨防电信诈骗。


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和家长心理如何科学调整 听听专业心理教师怎么说 - 天天要闻





来源:桂林日报

主编:赵 鲜

责编:郭 亮

编辑: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