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哲学诠释(四)

2022年10月11日14:08:26 心理 1259

The Meaning Of Anxiety


焦虑的哲学诠释(四) - 天天要闻

NO.04

October

10.2022.11


尽管我无意对现世高谈阔论,

但是对当代情势稍有观察的人都不会否认,

这个时代是错乱的;而造成其焦虑不安的原因则是,

思想的范围也许更为宽广,

或甚至在抽象层次上变得清晰,但是却越来越不确定了。


—— 克尔凯郭尔,《恐惧的概念》

//

- one -

虽然帕斯卡(1623-1662)是以他杰出的数理科学天才,成为17世纪知名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但是独树一格之处在于,他不相信变化莫测、内涵丰富、充满矛盾的人类,可以从数学的理性主义来加以了解。他相信关于人在理性上的确定性,绝对与几何学及物理学在理性上的确定性是不同的。因此帕斯卡听起来像是个不同时代的人。根据帕斯卡的观点,人类生活运作的法则是几率(chance)和“或然率”(probablities)的法则。因此,他对人类存在的偶合性(contingency)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我思及自己短暂的一生,那被先前往后的永恒吞噬的生命,我当下所在的渺小,或者看清自己只不过是被虚无冷漠的无垠时空所笼罩的生物罢了。我害怕且惊异地看见自己在此不在彼,在今不在昔;但是我为什么要在当下的此地出现,而不是在昔日的彼处出现,这其中并没有道理。

在亲自目睹人类的盲目与可怜,以及明白整个宇宙都是无知的之后,人类顿失光明,留给他的命运仿佛只有偏处于宇宙的一隅,不知道造物主为何如此弄人,也不清楚自己人生的使命,或者对自己死后的前途也感到茫然。这种全然无知的状况,让我为人类担忧,因为他就像是在睡梦中,被带到一座可怕的沙漠孤岛上的人一样,他醒来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也不知道该如何才能逃离孤岛。然而,人们在如此可悲的情境下,竟然没有生出绝望之情,我对此感到震惊!

焦虑的哲学诠释(四) - 天天要闻

- two -

◆ ◆ ◆ ◆

于是帕斯卡最关心的,还不只是他个人所经验到的焦虑,更重要的是他在同时代人类生活表层下观察到的焦虑,这点可以从“人们总是匆忙度日”这个现象上得到证明。他注意到,人们不断设法让自己分神、逃避无聊、避免孤独,直到“困扰”成为问题本身为止。他觉得人们最需要分神的事项,就是设法不去“想到他们自己”,因为一旦停下脚步自我沉思的话,他们就会感到悲怜和焦急。

因为帕斯卡专注于人类经验中偶合与不确定的面向,所以他虽然明白与他同时代的人们以理性作为确定性的指引,但是他却相信理性在现实的引导上是完全靠不住的。他并非贬抑理性本身。相反,他确信理性是人类独具的特质,是人类在一片沉寂自然中的尊严所在,也是道德的来源(“慎思明辨......乃道德的律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理性之所以靠不住,是因为“它受限于各种感官觉知”,而感官传递的讯息则是极不可靠的。此外他更主张,众人对理性信心之所以错误,是因为没有把情绪的力量纳入考量。帕斯卡对情绪的看法正反两面都有。他一方面看到情绪具有理性主义所无法了解的价值,这点在以下引述的美丽词句中便呈现出来:“心的理由是理性所不知道的。”但是另一方面,情绪往往又会扭曲和推翻理性,于是理性变成只是合理化的借口罢了。对理性过度信赖往往会造成理性的滥用,不是用来支持陈规陋习或国王的权利,就是用来合理化不公义的举措。实际上,理性总是“让真理站在自己这边,而让错误站在对方那边”。

//

焦虑的哲学诠释(四) - 天天要闻

- tree -

◆ ◆ ◆ ◆

人类真正的动机是自利虚荣,但却以“理性”加以辩护,帕斯卡对此层出不穷的现象印象深刻。他意在言外地说道,如果“理性真的合理的话”,那么我们便能赋予理性更大的信任。在所有这些理性普遍具有信心的标准中,帕斯卡公开推崇的乃是他所谓“对智慧的真爱与尊重”,但是他觉得这份对智慧的真爱与尊重,却是人类少见的现象。因此,他所见的人类处境,比起同代人要悲观许多。“我们被置放在一座巨大的媒介中”,他提出他的观察说,“永恒地在知与不知之间悬荡着”。

我们先前提过,17世纪知识精英信任理性,其目的是为了驱逐焦虑。结果不能接受理性可以解决人类问题的帕斯卡,同时也成为无法回避焦虑问题的人,由此也可作为上述假说的某种支持。

不过,相对于当时的流行信念,以及当代哲学发展的主流而言,帕斯卡的立场是个例外。整体而言,相信理性可以掌控自然以及调伏人类的情绪,这个信念大体上足以让17世纪的知识精英们信服,所以焦虑的问题极少出现在他们的思想中。我认为,斯宾诺莎和其他现代初期思想家所奠基的文化立场,并未对他们造成像19世纪的知识精英,以及20世纪大众所承受的那种内在创伤。自主理性的核心信念为当时的文化赋予了心理结构的完整性,一直到19世纪出现严重的裂解后,文化才开始受到威胁。

(未完...)


文 /(美)罗洛.梅

《焦虑的意义》

朱侃如 / 译

编辑 / 阿朴

图片 / 网络


在你最需要的时刻相遇

西安厚朴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7:00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