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3个关键部分

2022年10月11日09:35:38 心理 1767

现如今,孩子和青少年中心理健康危机的频率正在上升,我们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应对它们来袭。

然而,我们的建议退后一步,首先专注于创造促进心理健康的空间——而学校是建立这些环境的理想场所。

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3个关键部分 - 天天要闻

联系、期望和目的

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关注“联系、期望和目的”是对围绕心理健康的个人努力的必要补充。

正如所有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的那样,这需要一个系统支持——这种方法可以创建一个集体支持的生态系统。

1.联系:人际关系

创建“联系”始于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提高自尊和免疫系统,并刺激大脑中产生幸福感的中枢。

紧密的联系会带来归属感,这与青少年更好的心理健康有关。

学校是产生归属感的联系类型的理想场所,但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这并不总是会发生。在诸多调查中,大约只有20%的学生表示觉得他们自己对学校有归属感。

在诸多案例和青少年来访者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三个不同的步骤,可以称之为“归属过程”:关注、对话和关怀。

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步骤,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的某些部分——简单地关注一个学生,使用他们的名字或正确的昵称并进行对话,以表明他们时刻都在被关注着、关心着。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归属感的方法。

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3个关键部分 - 天天要闻

2.期望:能力和目标的一致性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太大,不堪重负,而这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焦虑和倦怠等负面情绪。显然,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对学生有着过高的目标和期望。

我们接触过的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觉得自己能力有限,达不到家长和学校的目标和期望。

然而,荣教授认为,让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目标和期望与孩子的个人能力保持一致,是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青少年想被推动和接受挑战,但不想被打压、打败和去追逐一些根本达不到的目标。

避免这种糟糕结果的一种方法是——确保孩子的能力和家长学校的期望(尤其是涉及学生成绩和表现的那些)之间的一致性均匀发生。

根据学校与孩子的环境和个人情况,确定那些可能觉得自己没有为成功做好准备的学生,并让他们告诉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哪里,然后制定适合他的目标与期望。

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3个关键部分 - 天天要闻

3.目的:让学生自己发现目标

在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帮助学生培养“他们想要完成的目标和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意识——这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有研究显示,那些觉得自己在学校被需要并有效地为他们的团体做出贡献的学生报告称,他们的心理健康“蓬勃发展”。

荣教授表示,帮助学生发现目标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提出更多问题”。这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小组反思会议,或通过提示学生探索他们的问题的答案来实现。任何能让他们获得有关他们的兴趣和激情的新信息的活动,都有助于他们找到目标。

值得庆幸的是,许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其中许多事情。然而,当学校一致地促进联系、调整期望并帮助培养目标时,他们正在采取措施超越处理严重问题,首先解决导致危机的条件。

如果我们希望看到青少年茁壮成长,即使在当今时代的压力下,创造优先考虑心理健康的空间,是理想的第一步。


参考资料:

·Springtide Research Institute(2022)。现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知道的。Springtide Research Institute。

·Flatt,A.K.(2013)。痛苦的一代:导致北美高等教育心理健康危机的六个因素。大学季刊,16(1)。

·Prowse,R.,Sherratt,F.,Abizaid,A.,Gabrys,RL,Hellemans,KGC,Patterson,ZR,&McQuaid,RJ(2021)。应对COVID-19大流行:检查大学生压力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性别差异。精神病学前沿。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