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疗愈笔记」写在“高中事件”十年之际

2022年10月06日12:52:51 心理 1144

「心理疗愈笔记」写在“高中事件”十年之际 - 天天要闻

随着2020年秋季的开学,上高三,也就是高中的一系列事情发生整整十年了。如果不是这一天如此真切是来到我的跟前,我就不会有如此深切的感受,也不会认识到只有当我把过去的事情,尤其是心理咨询这件事,完全放下了以后,才能彻底切断它对我造成的负面影响。

我把放下心理咨询这件事情看成是走出高中阴影的最后一步,因为我发现这些年都是因为“心理”这两个字一次次跑偏的,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就是从高三那次心理咨询的经历开始的。所以离开“心理”才代表着我治愈了心理。

2020.9.1夜,再记


题记:凡是你想要逃避的,将永远束缚着你。


一、学习危机

十二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年我16岁,考上了县城一高,用父亲的话说是“县里的最高学府”,言外颇感有光彩,所以开学的那天他还亲自送我去学校。当时我的内心也是很振奋的,可以说是“壮怀激烈”,颇有“凌云之志”,而且我的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在前列,因此还担任了班长一职,这让我以及周围的人都觉得自己的未来会是光明一片。

一开始,一切好像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我凭借着自己良好的学习基础和习惯,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详细做笔记,努力背课文、记单词,做各种练习题……自然而然也就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考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我也多么地希望事情能够按照这样的剧情继续发展下去,但是好景不长,事情很快发生了改变。我直到现在都觉得是一生中最荣耀的段时期很快就结束了。

大概是在分科前我的成绩开始大幅变动,同时我又喜欢上了文学,所以开始花费大量时间读课外文学书。现在想来,当初如果根据我自己的感觉的话,我可能就会直接选择文科,但是由于家长以及班主任的建议我选择了理科。我还记得分科之前,班主任老师还专门把我叫了出去,拍着我的肩膀说:“你适合学理。”再加上一直盛行的“重理轻文”的观念,所以我也就随大流报了理科。

在分科之后,我的成绩越来越差劲。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觉得非常懊恼和悔恨,觉得有负家长和老师的期望,所以很想再追赶上去,恢复曾经的辉煌和荣光,甚至还在班里做过检讨说当时的自己“很不堪”,并且决定要痛改前非。

可是后来,我的思想也开始走下坡路,为了追求所谓“自我”和“个性”,开始厌恶现行教育制度和方式,反感家长和老师,自己还很以此为荣。

「心理疗愈笔记」写在“高中事件”十年之际 - 天天要闻


二、被劝退学

就这样,由于自己的成绩回升无望,再加上思想也已经跑偏,我开始变得愈发不可理喻起来,很有些“狂放不羁”的意思,各科成绩一塌糊涂不说,甚至还很鄙夷学习,看书更是肆无忌惮,不但明目张胆的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而且无视老师的管教,更可怕的是“读书无用论”开始在脑子里抬头,觉得上课学习是在“摧残”自己……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和班主任老师的矛盾也越来越大,班长一职被撤掉,前期还批评规劝,后来干脆就不再管我了。

就这样,挨过了高二之后,所有积攒的问题终于爆发了。

应该是在2010年秋季高三开学后没多久,班主任老师看我回头无望了,就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其实他已经通知了我的父亲,并且把我的情况都告知了他,决定让我退学。

——真是晴天的霹雳!叫家长!被劝退学!没想到上学的危机竟然会以这样的形式摆在我的面前。我的父亲更是想不明白,也接受不了,从小到大一向很听话的我竟然会做出那样的事,沦落到这样的境地,当时他气得眼泪都掉了下来,并且狠狠打了我一顿。而我却不肯认错,还在宣扬那时候自已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老师看我没有悔改的意思,也就彻底地绝望了,不知道当时他只是出于一种想要说服父亲的一种说辞,还是真的那么认为的,就对我父亲说我可能有心理问题,建议让我去南阳做一下心理咨询。


「心理疗愈笔记」写在“高中事件”十年之际 - 天天要闻


三、心理咨询

心理问题?这会给人怎样的解读?根据我当时的经验和感受,即便是在县城读高中的我首先会想到的就是这个人——脑子坏了?精神不正常?这样的字眼就足以摧毁一个人的心理,即便没什么问题,把这样的标签一贴,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更何况还是在观念相对落后和保守的农村。父亲也许并不知道这可能只是老师的一个说辞,然而他竟然当真了,于是也就把我推向了另一个深渊……

我想父亲当时也许是出于对班主任老师的“忠告”的采纳,更多的应该是出于对于我的关心吧,因为毕竟“心理问题”即便是在现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所以还是要早早解决了的好。

于是,回家之后家人就带着我到南阳市中心医院“看病”。不知道当时是主治医生不在,还是因为专业的问题,医院又把我推荐给了另外一个在别处做心理咨询的人。就这样,我记忆中第一次到南阳就是为了做了一次心理咨询。当时好像是花了200块钱吧,记得那天和咨询师聊了一会儿之后,他说了一些没什么大问题的话就匆匆结束了,说是要让再来,可是因为他也没说出个究竟,再加上身处乡村的家人对心理咨询的问题实在认知有限,也就没有再带我去继续咨询。

我的第一次心理咨询经历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心理疗愈笔记」写在“高中事件”十年之际 - 天天要闻


四、郑州之行

也许是因为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前所未有打击的缘故吧,也许还有些不甘心吧,再加上回到家里之后我也明显感受到不上学的话确实也没什么其他的出路,所以我自己却不愿意这样下去了,于是我说我要到郑州拜师——拜访文学界的老师。家人拿我也没办法,也就答应了,他们应该是也考虑到上学这条路要是走不通的话,一直在家也不是办法,那去就去吧,到外面闯一闯也行。现在想来,当时父母对我的失望应该是到了极点了吧。

就这样,2010年的11月份我带着自己平时写的东西来到了郑州,居住在姑姑家里,开启了我的郑州之行……

也就是在这次郑州之行中我见到了我文学上的第一位老师——李海波老师,并且做出了影响我一生的一个决定——转科。

当时我先是根据《散文选刊》的地址来到了经三路98号,当我看到大门口上写着“河南省文学院”几个大字的时候,心里无比的激动,想这就是省内最高的文学殿堂了,“书中人”诚不我欺!我在门口犹豫了一会儿就勇敢地走进了大门,走进去之后内心还是七上八下的,既高兴又害怕,在楼道里徘徊了半天不敢敲门,后来想到这也许是我这一生与文学最接近的一次了,这才心一横鼓起勇气敲开了《散文选刊》编辑部的门。

接待我的就是李海波老师,他当时是《散文选刊》的编辑部主任。我先把自己并不成熟的作品给李老师看了一下,并讲明了我的来意之后,我们就开始谈论文学和写作,记得当时他还郑重的对我说:“弄文学,一定要勤奋!”谈到我在学校的情况和现状之后,他劝告我说:“你现在还是要回去学习,等你考上了大学,你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说到这里,我虽然还有点不情愿,但是这毕竟是来自我所崇敬的文学前辈的忠告,所以还是听进去了一点,于是我灵机一动,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说:“那我回去转文科,怎么样!”李老师说:“那当然好了。”于是就这样,我才悬崖勒马,重新回到学校,转了文科,这才参加了第二年的高考,直到现在。

那天李老师还把他当时刚出版的《老村》一书赠我,它也就成为了这一事件最珍贵证明。上面的落款日期是2010年11月7日。当时我是18岁。

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在郑州之行和转文科的事情上,我还受得到了一位在北京做记者的亲人的鼓励,他虽然身处幕后,但是增加了我很大的勇气,对于当时心里没底气的我来说,至关重要。


「心理疗愈笔记」写在“高中事件”十年之际 - 天天要闻


五、结语

高中的事情虽然告一段落,上学危机算是解除了,但是这一系列事件对我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我的陷入长达十年之久的心理危机之中。后来我学习掌握了元认知干预技术才逐渐走出心理的困境,我也因此直到2014年端午节的时候,以余光中先生的河南之行为契机,这才再一次联系上了李海波老师,然而这些就都是后话了……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我的以上做法是不够妥当的,太过冒失,甚至根本就是错误的。倘使那天我没有遇到李海老师,也没有李老师的热心接待和耐心劝说,那么也许我十几年的教育之功就会尽废,而我又将何去何从?现在想想我都有些后怕。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也是幸运的,因此我对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过我的人心怀感激,同时对那些被我伤害到的人也心怀歉意。

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所有的过错都是我一手造成的!而我也自食到了其后的苦果。近十年来,我都一直在逃避、扭曲着过往和自己……

凡是你想要逃避的,将永远束缚着你。对于过往的种种亦是如此,不管它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它都那样发生了,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去正视和接纳它的存在,然后才谈得上放下,并从中获取教训和智慧,这种看不见的内在的改变才是真正的、也是最好的改变,难道不是吗?

2020.9.1再改毕

我原来以为把文章写出来了以后,就代表着我能放下过去或者达到某种境界里去,但我的种种表现和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直到现在我才感觉到放下了对过去的一些更深层的执念,当我不再跟过去纠缠,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内心轻松了很多。看来任何事情都不是你想或者你说怎样它就会怎样的,想到和做到之间是有距离的,是需要过程和修炼的。

2020.9.1改后记


「心理疗愈笔记」写在“高中事件”十年之际 - 天天要闻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