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的性质和成因:心理障碍是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如何解释其原因。
《心理学与生活》【美】
理查德•格里格 菲得普•津巴多 著
关键词:心理疾病 变态 诊断 分类 因素
被认为不健康或变态的心理功能
称为心理病理或心理障碍
包括情绪、行为或思维过程扰乱
引起痛苦或阻碍个体达到重要目标
变态心理学——
直接研究和理解与个体意识
情绪和行为相关的病理问题
一个人是否有心理障碍
根据专家对个体行为功能评估判断
术语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或变态
变态的七项标准:
①痛苦或功能不良-身体或心理衰退
②适应不良-行为方式妨碍目标的达到
③非理性-行为或言语方式非理性
④不可预测性-行为不稳定
⑤非惯常性和统计的极端性
⑥令观察者不适-如大街上大声自言自语
⑦对道德或理想标准的违反
变态不都是显而易见的
正常和异常之间的差别
不是两个独立行为类别的差异
而是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合乎公认标准
心理障碍是从心理健康到心理疾病的连续体
对于某些心理障碍
如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
诊断容易符合客观性标准
而其他的情况则比较困难
行为的意义是由
内容及出现的环境共同决定的
不同情形中同样的行为传递不同含义
行了为的意义取决于情境
如一个男人吻另一个男人
在美国可能是同性恋的信号
在法国则是礼节性的问候
而在西西里岛则是“死亡之吻”
一旦一个人被标定为“变态”
在一个“疯狂的地方”
不可能被认为“正常”
心理诊断——
通过把观察到的行为模式
那类到公认的诊断系统中云
从而对异常行为做出标记
这种诊断比医学诊断更困难
心理疾病的情形中
诊断的依据是对行为的解释
诊断和分类系统
提供了关于症状的准确描述
分类系统有三点好处:
①通用的简略语法(术语)
②病原学的理解
③治疗计划
历史上人类对心理障碍尽在畏惧
把它和罪恶联系起来
因为恐惧而采取攻击性反应
病人被囚禁或接受极端治疗
18世纪下半叶
心理问题才看做一种疾病
而不是魔鬼附身或者不道德
KSM-IV-TFR是广为接受的分类模式
分类、定义了200余种心理障碍
强调症状模式以及病理的描述
病原学——
指引起或促使心理疾病
以及疾病形成的因素
介绍两种一般性因素
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生物因素——
指生物学取向
脑内结构异常、生化过程及基因影响
脑是一个复杂的器官
各构成部分相互联系
维持一种精密的平衡
心理因素——
指心理学取向
关注心理或社会因素引发心理疾病
个人经历、创伤、冲突和环境是根源
变态的四种心理学模型
心理动和学模型-心理病理位于个体内部
行为主义模型-变态行为是学习和强化获得
认知模型-是行为主义观点的补充
社会文化模型-文化对诊断的影响
其他类型的心理障碍
①特质滥用障碍-酒精和毒品的依赖
②饮食障碍-厌食症和贪食症
2001年,安德鲁·耶茨在浴盆里淹死了自己的5个孩子,陪审团发现她无罪,因为她患有精神病-产后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