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社会心理学》中学到了什么?(13 冲突与和解)

2022年10月02日12:30:25 心理 1998


我从《社会心理学》中学到了什么?(13 冲突与和解) - 天天要闻

目录

01 前言

02 引起冲突的原因

03 获得和平的途径:4C

04 我的想法

05 结语


我从《社会心理学》中学到了什么?(13 冲突与和解) - 天天要闻


真正的和平不是对公开冲突的压制,也不是一种处于紧张和脆弱状态下的表面的平静,它是通过创造性地处理冲突得到的结果。

我们可以通过大样本与小样本之间的相似性来推导我们的理论。

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分析人们的对话——他们通过研究人们写下的文字和交流的话语,来探讨人们是如何解释和建构生活中的事件的。

友谊关系是成功接触的关键。

当两个人的关系受阻,沟通难以进行下去的时候,通常一个小小的和解姿态——一个温和的回答,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轻柔的抚摸——可以使双方从紧张的台阶上下来,使得接触、合作以及沟通重新变得可能。


01 前言

第13章介绍了引起冲突的4个原因和获得和平的4个途径。


02 引起冲突的原因

1.社会困境。

(1)囚徒困境

背叛总能获得比较好的结果,但双方不合作的结果,总比互相信任并合作的情况下要坏得多。

明知合作共赢收益最大,但由于不相信对方,最终选择背叛。这个在博弈论中也出现过。

(2)公地悲剧。

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消耗自然资源,导致累积酿成大灾难。

有点类似“劣币驱逐良币”,我不做,别人也会做,那倒不如我先做,先受益。由于贪婪、盲目逐利和对他人的不信任导致。

(3)基本归因错误

把自己行为解释为外界压力,而他人行为解释为对方特质。

解决社会困境的方式:

(1)多数冲突是非零和博弈,可以共赢或共输。因此,合作的结果才是利益最大化。

(2)制定规则,明确分配。

(3)缩小群体规模。防止去个性化,明确责任,引发自觉。

(4)沟通。开放明确而坦诚的交流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5)改变激励机制。奖励合作,惩罚自私行为。

(6)倡导利他规范。了解合作的好处。

2.竞争。

在资源有限、零和博弈时,会出现竞争情况。

3.知觉到的不公正。

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黄金定律:总是由拥有黄金的人来制定规则。

4.误解。

(1)由于自我服务偏差、自我合理化、基本归因错误。

(2)镜像知觉。美化自己,丑化对方。根据自证预言,事情会按期待的那样发生。

(3)简单化思维。当形势紧张时,理性的思考变得非常困难,看法会更加简化、刻板,更可能出现直觉式判断。

(4)战争的三种误解:低估对手的实力,把自己的动机和行为合理化,把对手妖魔化。


03 获得和平的途径:4C

1.接触。

书中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人众无知”。

我们原本很想接触某个人,但因为担心他人对我们有看法,而对他人冷漠。而他人会将你的冷漠视为对他的歧视。

我觉得这也算自证预言吧——担心的事情最终发生了。

因此与人交往时不要害怕拒绝,要表现出自信、主动、积极。

2.合作。

(1)共同的外部威胁能够建立内部的团结。

(2)为了共同目标,最终成功的合作也能够增加两个团体的凝聚力。

(3)合作学习能够改善种族态度。

3.沟通。

(1)谈判。两人沟通。

(2)调解。通过第三方协商。

(3)仲裁。由第三方强制解决。

终于搞懂了他们三者的区别。

4.和解。

GRIT:先做出小小的让步,建立信任,促使对方自愿回报,相当于找个台阶下。


04 我的想法

1.总结下避免冲突的2方法:换位思考、多沟通。

2.在这本书中,沟通技巧出现了很多次,看来是很有必要得学习了解的。

例如开诚布公地交流想法;信任他人,相信对方是善意的;换位思考。

3.这章很有意思,出现了之前看过的博弈论的一些内容,我发现社会心理学的内容覆盖很广啊。

定个小目标:以后遇事要记得用社会心理学家的视角分析问题。


05 结语

最后提到了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之间的冲突,这两者应该如何平衡?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值得深思。


全文1437字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