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星星的孩子”——孩子不擅与人交流?当心是自闭症

2022年09月17日16:38:10 心理 1525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虽然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梦幻好听,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自闭症却像是噩梦般的存在。

“来自星星的孩子”——孩子不擅与人交流?当心是自闭症 - 天天要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多数人平时都忙于工作,即使有了孩子之后,为了多赚一点钱也会一直奔波,留给孩子的时间往往比较少,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中国自闭症发病率高达0.7%,不要小看这个数字,现在我国差不多有1,400万自闭症患者,而其中儿童自闭症数量就高达250万甚至更多。

“来自星星的孩子”——孩子不擅与人交流?当心是自闭症 - 天天要闻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目前高发病率的儿童发育性疾病之一,也是严重影响儿童发育并持续终生的疾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语言和性格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及早治疗,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就什么是孤独症?有哪些症状?可能的原因?父母又该如何早期发现?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什么是孤独症?


“来自星星的孩子”——孩子不擅与人交流?当心是自闭症 - 天天要闻

孤独症全名叫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有生物学基础的神经发育异常,表现为持续存在的社会交往及互动障碍,以及受限、重复的行为、兴趣和活动模式。

2.孤独症表现为哪些症状

(1)在2岁以内出现典型特征

在该年龄组,ASD通常出现在照料者或初级保健医护人员发现言语/语言发育迟缓时。少数时候也可能发现没有眼神交流和社交兴趣有限。未通过ASD筛查测试(如改良版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也可能提示ASD。


“来自星星的孩子”——孩子不擅与人交流?当心是自闭症 - 天天要闻

(2)社交技能在早期正常发育后出现停滞。

1/4-1/3的ASD儿童能够达到早期语言里程碑,但在15-24月龄时会出现语言、交流和/或社交技能倒退或停滞。这种技能倒退可能逐渐出现,也可能突然出现,还可能出现在发育延迟或非典型发育之后。

(3)社交兴趣缺乏、言语/语言技能缺失或延迟、明显抗拒变化、兴趣狭窄是大龄幼儿和学龄前患儿的常见特征。

(4)表型不太严重的儿童最早可在幼儿园时期或之后发病。患儿可能表现为行为紊乱(如破坏性行为、过度关注自身爱好而难以遵从指令),或表现为共病的症状(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可能需要更仔细地回顾儿童的整体发育状况,才会发现社交和语言发育异常。

3.孤独症的病因是什么?


“来自星星的孩子”——孩子不擅与人交流?当心是自闭症 - 天天要闻

(1)遗传因素 —ASD是由改变大脑发育(尤其是脑神经联结)的遗传因素引起,从而影响社交交流能力的发育,并导致兴趣狭窄和重复行为。遗传因素对ASD的发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得到了以下几点的支持:性别分布不均(男性中的患病率是女性的3-4倍)、同胞患病率增加、单卵双胎的同病率高,以及ASD风险随亲缘性的增加而增加。

(2)神经生物学因素 — ASD患者的神经影像学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和尸检分析表明,脑部异常(尤其是非典型脑神经连接)在AS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怀疑ASD的患者,一般需进行头颅磁共振进行评估。

(3)父母年龄 — 父母生育时年龄较大(包括父母双方)会增加后代发生ASD的风险。不同研究比较了不同的年龄范围,但通常母亲年龄范围为≥30至35岁对比<30岁,父亲年龄为≥40岁对比<30岁。父母年龄较大与后代ASD风险增加之间的关系可能与新出现的自发突变和/或遗传印迹的改变有关。

(4)环境因素和围产期因素 — 环境因素包括接触毒物、致畸物、围产期损伤和产前感染。其导致的ASD病例很少,但可能造成“二次打击”,从而改变既有的ASD遗传易感因素。

4.父母该如何早期发现

(1)早期指示因素 — ASD的早期征象往往在18月龄前出现,并常常引起父母担忧。父母最初可能对孩子的言语和语言发育延迟或频繁发脾气感到担忧。不同年龄的表现包括:

①<6月龄–注视减少;这种差异肉眼无法识别,因此父母往往不易发现。

②6-12月龄–呼名反应、凝视面孔、社交性微笑和向他人发声的行为减少,并倾向于专注于环境中的特定物体。

③12-24月龄–与他人交流经历、兴趣或关注的频率下降;重复性行为;表达性和感受性语言延迟;目光接触、呼名反应、假装游戏、模仿以及非语言(如手势)和语言交流方面存在问题。

(2)早期警示信号 — 重要的ASD早期症状和征象包括:

1) 父母担心社交技能存在缺陷

2) 父母担心语言技能或行为存在缺陷

3) 父母担心频繁发脾气或不能耐受变化

4) 语言和社交/交流技能延迟

5) 12月龄时仍然没有呼名反应

6) 14月龄时还无法用手指向或做手势表达感兴趣的事物(如,指向飞过的飞机)

7) 18月龄时还缺乏假装游戏(如“喂养”玩偶)

8) 避免目光接触或喜欢独处

9) 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或谈论自己的感受

10)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单词或短语(回声性言语)

11) 对问题给出不相关的答案

12) 因微小的变化而心烦意乱

13) 有某些强烈的兴趣

14) 拍手、摇晃身体或转圈

15) 对事物的声音、气味或味道有异常反应


“来自星星的孩子”——孩子不擅与人交流?当心是自闭症 - 天天要闻

早期识别是改善孤独症结局的重要步骤,其有助于:①提前制定教育计划;②家庭支持;③提供适当的医疗保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④遗传咨询(尤其是当儿童患有与ASD相关的疾病时,如结节性硬化病);⑤根据儿童和家庭的具体优势、缺点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早期强化干预。

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一些早期的预警信号,一定要及时到附近的儿童医院,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科学的筛查。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