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情绪从何而来?
我们先看看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理论”。就是发生的事件本身用A代表,过去我们会以为是这件事情或这个人的言行A,让我们有了情绪或行为,就是结果是C,但其实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当我们经历这个事件A时,我们是用什么样的信念来评价它的,信念用B代表。也就是说,同样的事件A,如果我们有不同的信念,或者标准B1\B2\B3等等,我们将得到不同的结果C1\C2\C3。
这个理论表明,事件不是直接带来情绪的原因,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评判,我们的认知系统,俗称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知道了情绪是从认知来的,那么焦虑情绪是从哪个认知来呢?
现代人的两大通病,挂在口头上的“我抑郁了,我焦虑了”。我们看一看,抑郁发生在对过去的念念不忘。焦虑发生在对未来的担忧、恐惧上。
也就是说,一个人总是回忆过去,不能放下过去发生的事情,不断内疚自责,就容易抑郁。抑郁的人大多都心地善良、聪明,出了事愿意往内找原因。但却不放过自己,过度否定自己。
焦虑呢,就是总在想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对未来充满的不确定性感到慌乱和紧张。并且担忧自己不能够很好地应对未来的情况。这时就会产生巨大的焦虑感。
拿疫情这几年来说,很多行业都不景气,破产、失业、负债比比皆是,大有一种全民焦虑感。
那怎么处理焦虑呢?
我们要懂得活在当下。
正念,这两个字,大家都听过。我们拆解一下这两个字,正念的意思是什么?正,是上边一横,下边一个停止的止,念,是上边一个今天的今,下边一个心字。整体意思就是止于一处,心在当下。
无论你如何担忧未来、计划未来,未来永远不可能跳过现在、此时此刻而到来。也就是说,你担忧的明天、下个月、三年后,都必须一分一秒的过,而如果你在这一分一秒中没有好好的活在当下,而是一直在焦虑中,那么不但不能帮助到未来,也错过了现在。
人的生命其实只有此时此刻,永远无法跳脱出此时此刻,过去了就再也没有了,未来还没到来。如果我们再错过此时此刻,人生真的就将一事无成。
焦虑也是一个信号,就是督促我们要行动了,当我们有了行动时,你会发现焦虑感就会减轻。因为你知道你正在为你的未来而行动。但有些朋友明知道应该做什么,却无法行动,就是那种严重的拖延,自己非常自责,但也没办法。关于拖延的内容,我会在以后的课程里和大家讲解。
现在给大家几个处理焦虑情绪的方法:
1 、保有觉知。当你感到焦虑时,要有觉知,知道自己焦虑了。
焦虑情绪来自对未来的负面信念,我们要学会转念,寻找积极因素。
未来的事情自有未来的自己去解决。
2、深呼吸放松(强烈推荐)
腹式呼吸,鼻吸口呼。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肚子瘪下去。
加强版:吸气时感觉吸入了白色的光,充满全身有力量;呼气时,仿佛把身体里的垃圾、
毒素、紧张、焦虑等一并像吐黑色物质一样吐出去。
3、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
学习《了凡四训》、《易经》、《论语》、《道德经》、《金刚经》等经典。
《了凡》行善;
《易经》按规律做事;
儒家:处事;
道家:为人;
佛家:修心。
4、寻找专业人士、机构帮助
焦虑情绪影响正常作息、生活节奏、人际关系时,要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最后,化解焦虑的一定是行动,但无法行动的原因是什么呢?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就是问自己“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认真地做好这个作业,我们在之后分享改变拖延和时间管理时,它都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