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江流,《文艺心理学》-美感与艺术的分类,莫将知见妄疏亲

2022年08月31日23:53:27 心理 1795

不尽江流,《文艺心理学》-美感与艺术的分类,莫将知见妄疏亲 - 天天要闻

不尽江流,行书、白文印

.

克罗齐已经指出美都起于“形象的直觉”,但他却错误地认为直觉是不可分的心理活动,进而认为艺术是不可分类的。这显然违背客观的事实:首先,美的直觉本身,是感官与人体神经系统的美感体验,是一种感性的对比感受,因而是复杂多变且没有固定标准的。这也是我们每一次感受同一事物,获得的美感与感受都有些微的差异,更不用提激发喜怒哀乐的情绪感受了。

其次,客观世界的事物与艺术品是无限丰富多变的,不论是苍松雄鹰,还是翠柳黄莺,或者喜剧、悲剧、抒情、叙事,并没有完全一致的存在。从这些丰富多变的事物与艺术品,引发而出的“形象直觉”或说是审美感受,自然也就更加丰富多变。分类是人们面对多变的世界的一种认知方法,通过对相似与相近的事物的归类整理,可以解决有限思维能力与无限丰富事实之间的矛盾和困境。

姑且不论直觉是否可分,即使直觉不可分,也不代表直觉的结果不可分。简单来说,就如同同样的碳原子,能够形成的物质感受却千差万别,既有漆黑的煤炭,也有通透的钻石。在理论认知与现实事实之间,如果出现不符与矛盾,必然是理论与认知的错误。这取决于理论本质上,就是对现实的分类标记和模拟过程。


.

.

.

美感显然不止于两种类型,但也不妨碍我们将之归类于刚性与柔性的两种,毕竟分辨归类就是相对的对比认知过程,这不是重要问题。即使是刚健的雄鹰,在利爪尖喙与轻柔羽毛之间,还是有着刚性与柔性的对比,残暴的秃鹫与小巧的雀鹰之间,也有着刚柔之别。屠格涅夫笔下的小麻雀,也有着强有力的雄伟美感。美感来源与人类感觉的感性对比特征,是不可改变的。

区别刚性与柔性的美,有助于对美与艺术的认知分析与学习过程,这与我们区分喜剧与悲剧、散文与诗歌、律诗与古风、古典与浪漫等等是一样的。这对于发现其中的差异,学习其中的技巧方法,协调作品的风格,都有着文献索引般提纲挈领的作用。成为学习与实践中参照的准绳和依据,但也仅仅是参照的背景。

最容易发生且已经被大多数人认为不可置疑的,便是将认知思考与文字结果当做事实,将本来作为工具的法令教条当做目的与不可逾越的雷池。这种误解从言语产生的一开始便存在,所谓言出法随的咒语便是这样产生的。艺术家会把辅助线与草稿从完成的作品中去掉,却很难将认知中的风格流派前人教条忘记。


.

.

.

将雄伟与秀美的美感形成原因分开来研究,就如同把高低、大小、长短、阴阳分开来研究一样无厘头。其结果自然是越研究越难分清楚,越研究越深陷迷惑之中。本来就是两相对比的感性认知,彼此互相衬托相形而出的事物,雄伟必然是相对于欣赏者自身或其它事物而得出的感受,无论震惊或者高大、强壮,必然有一个被忽略了的对比物的存在。

美丑也是同样的相对感受,虽然山鸡比不了孔雀的美丽,但是和癞蛤蟆比起来,就漂亮多了。妄图给美丑、刚柔、长短这些感性对比下一个绝对的定义和判定标准,只能是刻舟求剑竹篮打水。苍老干枯向上的树干,衬托出了向下低垂随风舞荡的柳枝,柔美的感觉油然而生,只是我们已经忽略了柳树的枝干。

所谓“物理的同情”和“精神的同情”,能够解释一部分现象,但其本质仍然是对比与比较的感知过程。艺术与美学、文化与科技,都不能离开对比与分类的认知方式,这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工具单元,也是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我们要好好运用这些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奴役拘禁;要有随时打造新工具新法则的意识与勇气,才能达到超脱外物的自觉。

.

.

.

.

《示纸衣道者颂》

唐 · 本寂

.

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

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

情分万法沈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

如是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

门下走狗,李泽厚《美的历程》读书笔记-文质美,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石有灵,罗丹《罗丹艺术论》读书-艺术的真理追求,唐尧遂不见

妙得,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风格流派表象,一段夕阳愁

方便法门,宗白华《美学散步》-审美欣赏技巧,春在枝头已十分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