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行为主义学派——让科学更科学

2022年08月29日19:09:11 心理 1223

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崛起了一个心理学新流派,这个流派对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就是行为主义。这一期君君博士就来给大家介绍行为主义的相关知识吧!

心理学史:行为主义学派——让科学更科学 - 天天要闻

学派简述:

实证主义的盛行影响着行为主义的产生,因此,行为主义强调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而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心理学史:行为主义学派——让科学更科学 - 天天要闻

核心理论:

1、环境决定论

人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个体通过学习获得某种行为之后,也可以通过学习改变该行为。

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规律性的联系,通过对刺激和反应规律性的研究就能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个体的行为就是适应外界环境而产生的,这些行为有的会表现出来,有的会隐藏在个体内部。

2、学习理论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怎样的刺激就会产生怎样的反应。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式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学习成功的关键是强化,通过强化来增加学习行为的频率或概率。

3、研究方法

用更加客观的方法去研究心理学,这些客观的方法包含四种,即:

观察法: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仪器的实验观察法。口头报告法:通过研究对象的口头陈述,收集相关研究资料的方法。条件反射法:通过给予某种条件刺激,观察某种行为反应产生的方法。测验法:指测试被试对刺激情境所做的反应。

心理学史:行为主义学派——让科学更科学 - 天天要闻

代表人物:

  • 华生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而是我们能够观察的行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决定的。

他还认为研究心理学的方法不应该用内省法,而是应该用更科学和客观观察法和实验法。

心理学史:行为主义学派——让科学更科学 - 天天要闻

  • 斯金纳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将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这两类行为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由刺激引起的,另一个是由机体自身发出的。与这两类行为相对应,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反射,另一类是操作性反射。例如:当你的手摸到开水时,你会快速地把手缩回来,这个就是应答性反射;而写字、读书、游泳等属于操作性反射。

斯金纳还提出了强化理论,认为学习的关键是强化,通过强化物来增强某种行为。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和惩罚不一样,强化能让个体的行为增加。例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时,你给予一个他喜爱的苹果,让他的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增加,即为正强化;你也可以在他按时完成作业之后,取消他不喜欢的打扫卫生的任务,这也会让他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增加,这个就是负强化。

心理学史:行为主义学派——让科学更科学 - 天天要闻

  • 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个体不必事事都要去亲身体验,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也能够学习到复杂行为反应,因此,他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可能并不会产生直接的外显行为反应,也不是对他人动作的简单模仿,可能也不需要直接的强化,这种学习是带有主体认知因素在里面的。

班杜拉认为是行为环境个体内部各因素三者之间交互作用,构成一个三角互动的关系,而个人的成就是由个体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

心理学史:行为主义学派——让科学更科学 - 天天要闻

专业著述:

  •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幼稚教育》、《人类的行为》、《行为主义的基础》
  • 斯金纳:《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的分析》、《科学与人类行为》、《言语行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教学机器》、《强化时间表》、《沃尔登第二》、《自由与人类的控制》、《超越自由与尊严
  • 班杜拉:《青少年的攻击》、《社会学习与个性发展》、《社会学习理论》、《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的认知理论》

虽然,在行为主义发展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其严守自然科学的的取向和冒险激进的观点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

但行为主义对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倡导的更科学严谨的实验法促进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后来行为主义的思想和分析也普遍应用于各大社会机构,渗透到各个学科。

心理学史:行为主义学派——让科学更科学 - 天天要闻

好了,今天关于行为主义的知识就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去看看心理书籍,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课程系统性地学习心理学。培训课程会更详细、具体地阐述各个流派的理论和学说,让我们对于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

三君院,洞见你我他!每天学一点心理,让你更懂你自己!

心理学史:行为主义学派——让科学更科学 - 天天要闻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