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语的魔力丨心理杂货铺

2022年07月14日09:27:14 心理 1314

编者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PsyCh Journal 编辑王日出在中科院之声开了一个杂货铺,铺子里有各种有趣的心理学百货。欢迎大家没事过来逛逛。

我最近又去看牙了。我非常怕看牙医(原来写过的牙医恐惧症),加上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去看牙,刚进诊室就越发紧张。这次是位女医生,她肯定是看出了我的紧张,整个过程都特别温柔地小声跟我说:放松点,别紧张,就这样保持住,一会儿就结束了……都说“医者父母心”,还真的觉得像哄孩子一样。在她的低声细语之下,虽然该疼还是疼,但还是被安抚到,不那么紧张了。

耳语的魔力丨心理杂货铺 - 天天要闻

(图片来自网络)

低语带来的这种愉悦,很难说清楚,但就是让人感到放松和舒适。这种“带来好感受”的声音,叫做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ASMR)。虽然这种感受很常见,不少人小时候就经历过,但这个名字却是在2010年才有的,而且起名的并不是心理学家,而是一名网络专家,缘起是网友们关于“让人感觉好的奇怪感觉”的讨论。

除了低语,舒缓的音乐、细雨敲击叶片、海浪拍打海岸、甚至铅笔在纸面上划过,都可能带来这样的感受。对475名ASMR论坛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这种感觉往往是在“打个机灵”之后,在后脑、背部或者肩膀产生酥麻感,继而感到放松,也有人会觉得身体的某些部位有“过电”的感受。带来这种“颅内高潮”的声音都有着有序、重复、轻柔、平缓、音量低等特点。最常引发ASMR的情况包括低语、来自某人的注意、慢动作和类似剪指甲发出的清脆声。

能够带来ASMR不仅只有听觉的刺激,视觉、触觉、嗅觉也都能带来类似的感受。多年前ASMR就开始在视频和音频网站上流行起来,有不少视音频打上了ASMR的tag,还有“耳语者”进行表演,帮助人们缓解焦虑、放松、入睡。几年前我很喜欢在睡前看“日料刀工”系列,也可以算是ASMR视频。内容是一位老师傅在准备海鲜刺身,视频没有旁白和音乐,顶多有些流水的声音和淅淅索索的声音,画面则是一双略有沧桑的手在娴熟而淡定地处理不同的食材。据说最流行的ASMR视频是一位主妇一边叠浴巾一边轻声说话。实验显示,在观看ASMR视频时,观众的呼吸和心跳变慢,自我感觉放松下来,还有证据显示ASMR可以缓解慢性疼痛。

但ASMR确切的神经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些人发现,ASMR可能和联觉(一种通道的刺激同时引起其他通道的感觉)有关,因为有过ASMR体验的人更经常经历联觉体验。但是有过联觉体验的人(不到5%)比有过ASMR体验的人(超过50%)要多得多。问卷调查显示,开放性人格、特质高的人更容易有ASMR体验,开放性高的人往往更好奇、兴趣广泛,也更容易做梦。另外神经质高的人,也更容易有ASMR体验,但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神经质高的人更可能因为焦虑和抑郁而使用ASMR视频来减压,所以有更多ASMR体验。还有人做过脑成像的研究,发现有过ASMR体验的人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性较弱、似的情绪-感觉连接更容易。还有研究发现在ASMR发生时,与奖励有关的伏隔核活动增加。

不过上述几个研究能解释的变量不大,或者被试人数少,也不是很有说服力。我自己更接受的观点包括呼吸和正念。有人认为,这些有律动的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跟着声音均匀、深入地呼吸,所以感到放松。的确,很多动作的最高境界就是“有呼吸感”,而观众也会随着动作而进行呼吸。还有人认为放松的感受还可能来自于“正念”:专注当下,ASMR帮助我们关注在压力源以外的事情上。比方牙医在跟我说话的时候,因为声音很低,又隔着口罩和面罩,所以我得特别用心才能听到,注意就从口腔转移到了耳朵,似乎也没那么疼了。

来源:PsyCh Journal 杂志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