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
[美国]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 著 王垒(译)
【第八章——认知过程.学习笔记】
亲子共读一本书《约翰.克利斯朵夫》结束了,感受到人的一生起起伏伏,贫穷与富贵, 爱与被爱,迷途与清醒时刻围绕着我们,随时有偏离正轨的可能。 一生走走停停,不得不随时调整脚下的路,迷途的心。有时候跌倒了是自己爬起来,有时候是需人搀扶才能重新站起来,感谢自己的坚强,也感恩旁人的搀扶。
休整一个月,跟着二叔开始心理学新领域的学习。从未涉足,从0开始,100天后,遇见最美的自己!【为了孩子,更也为自己】
STOP 停下来检查一下
1、为什么人们做决策的时候会依赖启发式?
答:启发式根据一些非正式的经验法则来提供捷径,它们能够降低判断过程的复杂性。
网络答案:因为启发式的方法会通过我们以前的一些经验,或者是其他得到的经验给我们近路可以抄,能否降低我们思考的复杂性。就像以前考试的时候背的口诀:“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一样长先选C。”虽然并不是什么靠谱的方法,却帮助了不少学生做选择题,甚至会比掷骰子的正确率更高一些。
2、你会使用什么启发式回答这个问题:“活着的人中最大年龄是多少?”
答:使用代表性启发式
3、为什么框架对决策心理有这么大的作用?
答:同样的框架,对不同的判断来说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所以,在做决策时,应该从不同的框架视角出发。框架往往以影响决策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此达到预期的效果。
网络答案:个人理解框架其实是在将一件事情的情况用二分法来看,即分成了两面。举个例子,就像我们在黑暗中看见光明和在光明中看见黑暗一样的感受,在黑暗中看见光明会使得我们觉得光明是如此的珍贵,但在光明中看见黑暗时,只会想着为什么还有黑暗,问题很严重,这时却完全忽视了我们原本有那么多的光明。最近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用在玩游戏的时候还不忘工作,代替在工作的时候玩游戏,这样一样不是好听了不少。也正是用框架来影响我们的看法。
4、知足和利益最大化者的区别是什么?
答:知足者会一直逛直到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最贵的,但对于自己是足够的。而利益最大化者则是逛了一圈然后说服自己买的东西是最好的,或者是可以说把利益最大化,例如买个最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