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容貌焦虑

2022年07月01日14:57:03 心理 1044

无论多么漂亮的女人,每天都会问,我好看吗?而且不止一次问,问不止一人。当然很少有人会给她们不满意的答案,也正因为如此,她们总不能确认,对方到底是发自内心还是哄她开心。

女人的容貌焦虑 - 天天要闻

女人的这种容貌焦虑,自然是本性使然,当然不是说女人的本性,在这一点上,人类有共同的虚荣。只是女人更为注重容貌,大多数文化中都是如此,这里面还隐藏着物化。但更多时候,女人是拿容貌作为自信的资本,而这个感性的群体又容易不自信,所以容貌也就要承受焦虑症的折磨。

但还有其他因素在推波助澜,那就是没有容貌焦虑,哪来化妆品美容界的生意兴隆?整容行业更是靠这种焦虑来捞金。所以你会发现,如同心理学的兴旺发达靠的是不断描画整个社会的心理问题,甚至让抑郁成为时尚,美容行业的生意兴隆就是要夸大容貌的决胜地位和难能可贵,不断驱使女性向着容貌焦虑进发。

女人的容貌焦虑 - 天天要闻

但恰恰是缺乏自信和缺失独立意识,才会让我们容貌失色,让我们进退失据,让我们失去魅力。这个社会商业化的边界太过模糊,资本横冲直撞,为了利益可以编织一张张大网,无论怎样都要将我们一网打尽,让我们在焦虑中不断盲目消费。

当然这些只是外在因素,容貌焦虑的源头还在于自身,缺乏修为的女人,容易不自信,改变容貌当然是最直接的办法,更别提自媒体上镜头前的魔幻美颜,都是收获自信、夸赞乃至金钱的绝佳捷径。

女人的容貌焦虑 - 天天要闻

所以很多时候是有人在贩卖焦虑,而更多人又高价收购焦虑,倒是便宜了这副皮囊。这个社会名目繁多的表皮之下,就是商业的单一算计,人有病天知否,但人未必有那么多病,未必病得那么花样繁多,没这些概念和名目,那么多要贩卖的焦虑咋能顺利兜售?不光要卖出去,还要持续制造焦虑,让你欲罢不能,在他们的环环相扣中始终成为囊中之物。

您看,有了内在的、外在的甚至基因里的容貌关注,尤其是在几千年物化女性的中国,您能不容貌焦虑吗?中国男人虽然也有容貌上的苦恼,但从来不会集体焦虑,因为他们永远不是被物化的那一群人,在中国传统里,男人是掌握权力的,女人再强势,也只是个体行为,作为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弱势的角色。你要好看,要干净,要勤快,要有修养,总之要秀外慧中。

女人的容貌焦虑 - 天天要闻

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竞争中获得青睐,才能获得男人们热切的追求,起码是热情的认可,如果你做不到这些,那就不是简单的不修边幅,而是会上升到不体面,不上进,甚至不正常,你就要在爱情婚姻生活工作中被全方位鄙视。

女人在这种强大的暗示下,自然要拼命的打扮自己,但这不是为自己而美丽,这是为了取悦,为了在“选秀”时脱颖而出。你没有看到那些漂亮的女孩,穿着热辣,走在三里屯街头,被长枪大炮一顿猛拍时内心有多么兴奋,那是一种被认可被赞许的兴奋,那是在被物化之后又失去判断的下意识的高兴,那些表情极其微妙,顿时掏空了她们的美丽。

女人的容貌焦虑 - 天天要闻

所以女人不是不应该美,而是要淡定自若,要自信满满,为自己而美,这种美没有功利的考量,更没有自卑的干扰,纯粹就是想要取悦自己,想要漂漂亮亮地活着。这时候你哪怕没有洗脸也敢出门,没有化妆也敢上街,你不在乎男人的眼光,更不会在意你的美丽能够换来什么。这时候你若遇到心仪的男人,反而还会欣赏一下他们的美貌,一切都是对等的。

这个世间普通人居多,顶着一张普通的面孔走来走去活一辈子的才是大多数,那些刻意传递的洗脑信息可以屏蔽了,一个字都不要听,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什么都不缺,就是缺纯良的动机。也许一个个体是好的,但凑到一块干点什么,这种群体的出发点就容易有问题,行业的黑幕就是这样张开的。

女人的容貌焦虑 - 天天要闻

但这样的时代,也的确能够锤炼出超人的智慧,因为五光十色的贩卖之中,还能够清醒自信,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那才是真的智慧而如果一个女人拥有了自信和智慧,在现代的生活里,自然而然就是美丽的,那种自内而外生发出来的魅力,加上这份天然之美,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吸引呢?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