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薇老公李承铉这段时间因为参加了唱跳类的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所以他现在在网上的讨论度也是十分火爆。
但最让人们欣赏的是他甘于为妻子和家庭做出的奉献。为了让妻子戚薇能够回到她的“职场”,李承铉主动当起了奶爸,因为他知道女人事业期跟男人相比是更为短暂的。
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低下,很多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诉求密不可分。与此同时,当代女性,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更是在自我丧失和保留自我之中不断寻找平衡点。她们更害怕,因为生育而被剥夺“自我“。
我有个朋友在是学校老师,她无意中跟我说过一个有趣的现象,让孩子们以“母亲”为题写作文的话,班上的孩子们交上来的内容几乎都差不多,大体都是“我妈妈很温柔”之类的内容。但如果是以“父亲”为题,孩子们就会写出很多有趣的内容。
换句话说,一说起“妈妈”,戚薇、唐嫣等这些名字就消失了,只剩下谁谁的“妈妈”这个角色。
从古至今,女性被“妈妈”这个角色限定得太厉害了。从孩子们的作文就能看出来,母亲是有一个近乎绝对的刻板印象存在。这个刻板印象太过强大,把女性的个性都破坏掉了。人们都认为,母亲就应该,或者说就必须是某个样子。这样一来,女性所谓的自我以及个性就完全被压抑了。
一直以来,社会文化就非常强调母性的积极面,很难看到母亲的消极面。所以一提到“母亲”就必须是“好母亲”,就必须是极其富有牺牲精神的。可是,要知道,这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好或绝对坏的事情,任何东西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母亲”这个角色自然也是一样。
现代女性想要打破这一传统,想要不仅作为“母亲”,而且要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生活。这就使得她们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拒绝母性。“要是被贴上母亲的标签,我这个个体就死掉了,我可忍受不了!”这就是当下很多女性的真实想法。
对于女性而言,同时做好母亲和女性两个角色,似乎非常困难。女性在平衡母性与自我的时候,一起生活的男性也需要理解这件事情,尽力帮助她。这样才能降低女性对母性的排斥,而不是将养育孩子这件事完全扔给母亲,自己从家庭里逃避出去。
所以,女性生育意愿是否能提高,是否能够接纳自己的“母性”同家庭里的男人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希望男同胞们,能够看到女性的被剥夺和付出。记得蔡康永在上一季奇葩说中,就表达过对女性的深切的“同情”,因为他知道母亲这个身份对女性来说是终身枷锁,你可以不是女儿,不是妻子,但永远无法摘掉母亲的身份、头衔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