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聊心理学:回避型依恋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2021年08月24日21:33:18 心理 1100

畅聊心理学:回避型依恋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 天天要闻

回避型依恋者真正需要的,是关系中的“轻松”。


他要感到这段关系的轻松愉快,而非由爱延伸而出的压迫、紧张、责任感等一系列牵制情感和行为的情绪。


回避型依恋者并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倒不如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程度的回避型依恋者。

只是看似正常人的我们,对回避的阈值更高,承受力更强罢了。


你觉得你积极乐观,但当你在处事过程中遇到一个十分矫情、步步紧逼的对象,你照样会想要回避;

你觉得你情商高手,很会恋爱,但当你遇到一个无比缺爱、敏感多疑的对象,时间久了也会觉得招架不住,想要逃离。


所以,几乎每个人在基于自身认知感到压迫、紧张、危险之时,本能中的警惕性就会拉响警报,告诉自己该小心点,该变换方式,该逃离了。

畅聊心理学:回避型依恋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 天天要闻

反推同理——所谓回避型人格,也绝不会对热情的卖菜大妈产生回避的心理。

因为卖菜大妈尽管热情,但终归是个与自己生活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构不成任何压迫和威胁。


所以,在跟回避型依恋的相处过程中,你只需要掌握一条规则:

你想跟他走得越近,关系建立得越深厚,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就越要掌握双方的火候,甚至有时比他还要冷淡疏离,寻求空间,属于小火慢熬类型。


那么,对于回避型依恋而言,真正的“轻松”具体指什么?

首先,你需要了解回避型依恋之所以想要回避,其源头是什么。

他们不是不需要爱情,不是不需要亲密,更不是没有情感需求——但他们之所以总是在逃、总是抽离,根本原因来源于他们的应激反应。

畅聊心理学:回避型依恋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 天天要闻

从回避型依恋在心理学上的学术研究来看,多数的回避型依恋在童年时期都被告知过“依赖可耻”之类的观点。

在他们尚未建立三观、产生思考的阶段,父母就灌输给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总是打扰大人,自己找事情玩”、“亲密关系靠不住,任何人都靠不住”、“千万不能早恋,爱情只会耽误事”诸如此类的恐吓。


所以,在潜意识中,回避型依恋群体就会刻意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长大后,一旦在某段关系中察觉到双方正在靠近的信号,他们就会将之归为“牵制、麻烦、不合理”等负面信号,然后本能地抽离。


于此,你就要彻底绕开所有能让回避型依恋产生危机的行为动机,只做让他“放心”的事,这段关系,自然而然就会被他归为“轻松”。


比如:

1、边界感强,且不主动打探他的私事

回避型人格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超强的边界感。

好像他们给自己划分的私人领地,一旦靠近,就有响起警报的危险。基于此理,当他们发觉你的边界感比自己还强时,他们反而会获得一种安全感——起码你也是同道中人,不会鲁莽地闯进自己的私人领地。


所以不难发现,回避型依恋身边的朋友,几乎也都带着某些回避型依恋的特质,同类的交流无比心照不宣,十分默契,点到为之,谁都不会越界,令人不适。


2、少倾诉,多聆听

当你说得太多,暴露太多,会带给对方一种“被信任”的成就感——但这种成就感对普通人而言是愉快的,对回避型依恋来讲,也是种危险信号。


前文说过,跟回避型依恋相处的秘诀,就是小火慢熬法:

你要有温度,但这种温度必须适宜,必须平缓,必须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所以,在你并不清楚双方关系牢靠的阶段,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少倾诉,少暴露,以此来展现自己的“安全性”。如果关系推进,也是对方推进,你来配合接受。

畅聊心理学:回避型依恋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 天天要闻

3、不要让他觉得自己需要为你负责,也不要对他抱有期待

责任感这种东西并非强迫来的,而是感情到位后,一个人对自己的本能自我要求。

换言之,如果他足够爱你,自然而然就会对你产生责任感——这种感情是他主动生成的;但如果关系不到位,你步步紧逼反而会让他想要逃离。


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地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表现出自己无欲无求的一面。而不是以试探来收获失望,再用失望来情感绑架和勒索。

这招叫做以退为进——你以为你无欲无求是退步,其实正是你的这种无欲无求,让回避型依恋愿意跟你继续发展。


4、不要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他身上,要有自己的生活,彰显自己的独立自主

还是那句话:当回避型依恋感到肩上的担子太重,就会想要逃离。


当他看到你整天为他等待,每天彻夜难眠,心心念念地满眼都是他,他也知道这很甜蜜,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种负担。负担一旦出现,就会想要逃离。


他更希望看到你是独立的,是无所畏惧的——因为这样,他无法准确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自然也就觉得压力没有那么大。

我是深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书籍《非暴力沟通两性篇》译者,大连市心理协会会员,34岁,已婚已育,愿意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态度。

畅聊心理学:回避型依恋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 天天要闻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