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神造出"陆地坦克",可装重火炮适应全地形,或将颠覆陆战模式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句话说得一点都不假。

2021年8月,有一段“陆地坦克”的视频,在外网广为流传。

视频中,一位河北的大叔造了全地形的“陆地坦克”,不仅能在各种地形行驶,时速更是达到了60公里。

更让人惊叹的是,全车的材料采用了镍合金,让整体的厚度达到了160毫米,妥妥的战舰无疑了。

很快,这个视频被军事专家看到,也发表了军事角度的意见:

“太不可思议了,如果军方将此技术加以完善,装配上重火炮的话,毫无疑问将会改变未来陆地战争的模式。”

一个只有中学学历的农民大叔,如何能打造“陆地坦克”?又为何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人工天才

这位大神名叫史广利,是河北廊坊香河县人。

可能大多数男孩子都对机械感兴趣,只不过史广利将兴趣延续了下来。

他从小就非常喜欢手工,并且对电子、机械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

13岁时,父亲买了辆摩托车,本想着能够便利出行,但却成了史广利的“宝贝”。

他父亲将摩托拆了无数回,为此没少吃父亲的“皮带炒肉”

之后,他更是展现了在电子方面的才能。

初中时,他自学了无线电方面的知识,甚至还找了个有权威的老师,自此开始了创造之路。

也正是因为出色的动手能力,史广利在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香河县的家具厂上班。

刚开始,史广利从事的还只是力气活,但没多久领导就发现了他的天赋,将其调到了机电部。

从那时开始,史广利的天赋终于得到了释放,他的发明也让生产中的重大难题得到了解决。

最让人兴奋的是,史广利还依靠自己的发明,让以严谨自称的德国人都开始挠头。

当时厂子花重金从德国买来一台封边机,但这台机器却存在致命的弊端。

因为设备对环境要求特别严格,必须是无尘的工作环境才行。

但家具厂商怎么可能无尘,尘土让设备器件受损,导致有工人切掉了4根手指。

之后,史广利日夜研究,最后改变了开关的方式,才让问题得到了解决。

但这个改动却难倒了德国人,因为机器后续的保养还得德国人,但他们却不知道该怎么保养开关。

史广利得知情况后,主动提出自己保养,德国只需要提供配件就行。

德国人一听,立马就坡下驴表示可以。

就这样,史广利再次靠自己的发明,为工厂解决了大难题。

像这样的发明,史广利还有至少七八项,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他的一项发明,为国家节省了至少120万元。

1996年,香河县家具厂想做一种儿童家具,因为这种家具在美国非常流行。

但这个想法却被现实束缚了手脚。

因为这项工程十分庞大,如果人工的话,势必会加大成本的投入,最后还有可能赔钱。

所以就必须用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但生产线中有一道工序又十分昂贵,价值130万元。

就在公司领导犯难的时候,史广利又站了出来。

经过他废寝忘食的研究,终于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生产线,购买了相应的配件后,完美解决了工厂的问题。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这套生产线的成本,只需要7万元。

优秀的人总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史广利靠着自己的发明,加上踏实能干,很快就干到了企业的副总。

新官上任三把火,史广利也不例外。

经过调研后,他发现无论是生产线还是用人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于是他马上着手计划,通过调整生产线、压缩成员的方式,让全厂的产值突破了7000万。

可以想象,凭借着史广利的能力,势必会在国企行业如鱼得水。

但就在人们觉得他春风得意的时候,史广利做了一个让众人无比惊愕的决定。

闭门造车

“每天早六晚十的工作,让我非常疲惫,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也不太适合这种状态了。

而且成就我也都有了,也该做点自己想要做的事了。”

2013年,史广利决定要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他将所有的工作分摊了出去,开始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

史广利最大的爱好,就是带着家人自驾游,尤其是喜欢去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

有一次,他去内蒙古看望自己的朋友。

一路走来,破烂泥泞的道路让史广利苦不堪言,甚至有几次车轮还陷入了泥潭。

史广利却陷入了沉思:

“如果能造辆适应各种路况的越野车,就不用因在乎路况而耽误美景了。”

到了朋友家后,他询问朋友平常怎么出行,这么颠簸的路会不会不方便。

朋友听了也深叹一口气:

“不方便又能怎么办呢?天生就是这样,只能自己适应了。”

听完朋友的无奈,史广利更加坚定了心里的想法。

不过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朋友后,遭到了朋友无情的嘲笑。

“你只是个农民,造个三轮都费劲,还想造车呢?”

不过史广利却有自己的想法:

虽然他前半生都与木材打交道,但他是懂机械的,虽然不懂越野车方面的知识,但机械想必也都是互通的。

但当他开始着手研究的时候,才知道困难的程度。

首先他的想法在国内根本没有参考的先例,所有的一切都得自己研究。

如果想要打造跨越全地形的越野车,履带是必不可免的,类似坦克的造型就浮现在了他的心头。

但很快,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坦克体型太大,如果可以做成轻巧型的坦克,在领域内一定是个突破。”

想到就干,史广利先是砸了30万用作研发资金,后期甚至还为此专门开了家公司。

在前后钻研了3个月后,第一代“陆地战车”问世。

与其说是陆地战车,不如说是“坦克”,因为他的发明不光有履带,外表也像极了坦克。

不过史广利却颇为满意,因为初代产品虽然看起来有些粗糙,但好在轻巧,动力和操控系统也还不错。

但很快,相应的问题也浮现了出来。

在他试车的时候才发现,随着路况的不同,导致橡胶履带会被压长。

而且在更加恶劣的路况上行驶时,前轴也出现了断裂的情况。

不仅如此,每次试车的时候,都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与史广利的想象完全不同。

每次车坏的时候,他都花200元找人将产品拖回去。

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导致他与拖车师傅都熟络了起来,到最后拖车师傅都不收他钱了。

不过失败并没有打击到史广利的积极性。

一次次失败他就一次次完善,一次次遇到困难他就一次次想办法克服。

“人只要想干成事,加上他本身就有决心,坚持到最后就一定成功。”

本着这样的信念,第一代“陆地战舰”终于完善成功。

首先他将皮带履带换成了链条式履带,然后又换了前轴的材料,并且完善了转向系统。

第一代完善成功,他很快就又投入到了第二代的研究。

二代“陆地战舰”

虽然第一代相对比较完善,但其实还有很多弊端。

首先还是履带,虽然链条相较于橡胶来说比较完善,但他的重量却很重。

在沙子中行走时,极容易相互摩擦出现问题。

而且随着时间的增长,链条履带依然逃脱不了被压长的命运。

在一次次的尝试后,他发现钢丝颇为合适,因为钢丝相对较轻,而且磨损也较小。

所以他将这种材质放到了第二代车上,靠钢丝的拉力维持传动,而且还改善了转向技术。

这种材质让第二代通过性加强,灵活转弯和爬陡坡更是成为了强项。

解决了履带问题,其次就是动力问题。

经过他数次的尝试,最终将目光投到了800CC的发动机。

当时这台发动机由无锡的一家大公司生产,面对史广利的请求,这家公司并不买账。

不过当史广利将产品的视频发给这家企业的领导时,对方被惊愕的一时说不出话。

领导马上联系上史广利,直言要请他吃饭。

饭局上,领导语重心长的告诉史广利:

“我有个11人的团队,专门研究全路况越野车,但看到你的视频后,我果断解散了团队。你要的发动机我可以低价卖给你,你要好好做项目,如果研发成功了我负责帮你销售。”

领导的态度让史广利颇为暖心,此后每每想起都会泛起泪光。

有了大厂的支持,很快史广利的第二代战车也发明了出来。

其实国内好的越野车并不少,但价格都昂贵。

国内的履带车也不少,但民用的都是低速的,加上史广利未来5万元的定价,也弥补了国内的空白。

而且他的履带车还可以用在森林消防救援领域,机动性强、灵活性高将大大降低救援的难度。

之后,史广利将自己研究和实验的视频发到了网友,没想到却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在粉丝的提示下,他一口气申报了3个专利,并且第三代战车也已经有了样板。

后来不知道是把视频发到了网上,也引发外国网友的讨论。

国外的履带车并不少,但史广利的履带越野却可以轻松应对各种恶劣的路况。

外国军事专家更是感慨:

“如果这项技术被军方加以完善,投入到战场上的话,极有可能会改变未来的陆战模式。”

结语:

其实从外表来看的话,史广利的发明实在与“陆地战舰”没有联系。

但他的技术,却能够用在军事用途。

相较于个人,国家的研发肯定会更加完善。

如果国家采用了史广利的想法,并对他的想法加以完善,造出轻松应对各种地形的陆地战舰并不难。

而且此类战车是可以加上重火炮的,加上本身具备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定能成为战场上的大杀器

都说牛人在民间,这句话一点不假。

国家必须得进步,这与我们国民息息相关。

如果有更多史广利这样的人出现,国家在科研方面的进度就会大大提高。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