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书中的牛郎,只是个“三无青年”,为何能拥有爱情?

而且牛郎当时还直接把织女的衣服偷偷藏了起来,这已经构成了盗窃罪。盗窃普通物品,可能会被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盗窃数额特别巨大的东西,可能会直接判处10年的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而织女的衣服乃仙女之衣物,无价之宝,偷盗这样的宝物,如果织女将牛郎告上法庭,牛郎必定会锒铛入狱。

更何况,哪怕在古代,也有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做人底线,而就是这么一个没文化、没财富、没颜值又不守底线的牛郎,为何能成为织女的情郎?是他上辈子拯救了整个银河系吗?课本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传说故事?深入思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原因。

首先,美好的传说是穷酸秀才杜撰出来的。

民间传说中的很多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太可能会出现,而这类故事又被人看得津津有味,究其原因,说白了就是源于人们对弱者的同情:牛郎心地善良,不和哥哥争家产,虽然他穷困潦倒,但他童年的经历却让人深切同情。

再加上这样的故事几乎是源自于那些穷酸秀才之手,一个“啥也不是”的穷苦人,到最后能和白富美款式的织女私奔,甚至还生下来两个孩子,对于穷得叮当响,说话酸得让人牙齿都快酸掉的秀才来说,还有比这更励志的事情吗?穷酸秀才的杜撰,加上大多数读者的共鸣,这样的民间传说想要不火都难。

其次,文中的故事折射出排除万难的理念。

爱情是神圣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惧贫富差距,不怕等级有别,不分颜值高低,不愁语言难通,不看年龄悬殊……白素贞一千多岁下山谈恋爱,找个比自己嫩上一千多年的许仙,牛郎和织女觉得彼此遇上对的人,就可以了千金难买“我乐意”。

至于世俗的眼光如何看待这一段仙凡之恋,这对于牛郎和织女而言并不重要,因为这段恋情的纯粹、坚定程度超越了仙凡之间的鸿沟,这个故事折射出的那种情比金坚、排除万难的理念。追求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要有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毅力,哪怕王母娘娘如何从中作梗,都拆不散牛郎织女之间强悍到让人为之动容的情谊,这是人性的光辉所在,其立意和那些特别现实的“有房、有车、有存款”的婚恋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三,钱财、颜值和文凭并非爱情附属品。

如果必须拥有万贯家财、高超颜值和天花板等级的学历才能谈恋爱,我们的人口还能剩下多少?之前看过一个段子,其中一个长相有点粗犷的男子说,30岁之前没有100万存款,相当于人生之前的30年都白活了。说实话,如果这家伙是一只在我面前如此蹦跶的小鸡,我不敢保证自己不会掐死他。现实中的具体情况怎样呢?30岁的时候没有负债100万,就已经够可以了,因为如果你30岁的时候买房,欠下银行的钱都不止100万!当个“百万负翁”算是正常的现象。

同时,在当下,工资月入上万的人到底有多少?如果看网上那些天天凡尔赛的人晒收益,你可能会有一种网上人均月薪好几万的错觉,但实际生活中,每月的月薪能有个四五千就已经算是相当好的收入,至于月入三四千之类的月薪,也算得上是比较正常的收入。至于所谓的爱情,两个人看对眼了,心有灵犀了,哪怕是月入0元的大学生,都会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更何况《牛郎织女》只是个民间传说,整个传说的故事情节,整体上都算正常的。水至清则无鱼,文至察则全删,语文课本中属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了,你觉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