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处于国家经济刚有所好转,但仍处于富人很少,几乎家家贫穷的时代。电视是个稀罕物,甚至收音机都不是每家都能见到的好物件。所以,如果摊上个有电视或者收音机的邻居,可以说是件很幸运的事了。巧的是,我家摊着了。而且先是有收音机,后来又有了电视。虽不是最早的,但比我们家早得多。所以,到家邻居家听评书、追剧,就成了我少年时期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一段日子。
先说听评书吧。我们那时候,《杨家将》《岳飞传》是最火的评书节目之一。按照现在的网红说法,刘兰芳就是那时候评书界最火的网红之一。老少通杀,老幼都喜欢。那时候,每到中午吃饭前后,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候。一个少年,蹲坐在邻居家门边,一只手端着一只盛着面条的碗,一只手拿着筷子,一边一会快一会慢地呼哧呼哧吸溜着碗里的面条,一边紧盯着邻居家那台收音机,经常因为太专注,忘了往嘴里扒拉面条。那就是我,一个爱听评书的少年。
听评书在那段播出《杨家将》的日子里,几乎成了我中午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天老早就端着饭碗蹲坐到邻居家门前了,耐心等着。有时候吃饭晚点,那就空着手坐过去,听完再回去吃饭,不听完,谁叫也不去。
父亲不忙的时候,也会一起过去听。在那个时候,收音机里面藏着一个大世界,对于农村人来说,那就是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最好渠道。除了这个,还能从哪儿听到这么精彩的评书呢?虽说村里也有几个唱大鼓说评书的,但是比起这看不见的刘兰芳的评书来,一下子就逊色了很多。
所以,听评书就是那时候最大的乐趣。
后来,电视出现了。村里有点钱的人家渐渐置办起电视机来,并渐渐代替了收音机。先是村里有电视,大家围着去看《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再后来,电视剧越来越多,几大名著被相继拍出来,成了热播剧,追这些名著拍成的电视剧,就成了那段时间最大的乐趣。每天两集的节奏,把人给追的神魂颠倒、魂牵梦绕。也是准点必到,只要人家打开电视,吃完饭抹嘴就过去了。
但要,不管是看电视还是听评书,都要看主人家是不是也在看才行。过去,串门是邻居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感情的最频繁活动之一。串门的时候,看到人家在看电视,或者那段时间大家都在追一个热剧的话,主人家就会及时打开电视或收音机,我们就可以趁着地利之便,也准时凑过去看。但是如果赶上人家有事不在家,或者那天心情不好等等,就可能看不了了。总之,自己家没有,到人家去看,是要学会察言观色的,不然,后面就会不知觉间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比如看的时候,如果发现人家老是打哈欠,那就意味着人家要睡觉了,该撤了。但是,作为小孩子来说,看到兴头上,往往是不愿意或者不舍得离开的,所以往往不顾人家的暗示还在那赖着看。邻居有时候也不好意思直接说啊,有时候都在床上睡着了,我们才发现。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自家大人催回去的。毕竟大人更知道如何掌握分寸。
后来,我们家不知道从哪儿买到了一台二手的大木箱式的收音机。于是到哪儿都带着它。觉得还是自己家有好啊。
再后来,也有了电视,那时候,家家日子都开始好起来了,几乎家家都有了电视了。
从此,日子也变得平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