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上古文化,建立气学思维,学习气学中医

黄帝内经

所谓气学中医,就是围绕着气的概念去学习中医。我通过前半生的学习和积累,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就是气学文化,也可以叫做神气文化,只有把气和神充分了解,中医才可以学,中华文化才可以继承。

这次我也是以气为核心,一以贯之地从基础理论开始讲起,然后要讲整个诊断、开方、临床。我将系统性的、零基础教学,渐次让大家走入气学中医的殿堂。
by 大千老师

因为溯源深厚,大千老师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早年由易入医,利用周易的道理学习中医,最终了解到中医的核心在于神气文化。

大千老师现在也快到知天命之年了,正好对他的前半生整个的学术做了一个总结,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希望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对中医的理解告诉大家,能够传承下去。

针对大家关于中医方面提出的问题,大千老师一一做了详尽解答,大家可借此感受一下大千老师的讲课风格。

问:神气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有些抽象,我们小白能学会吗?
答:有志者事竟成,这次我下决心讲授中医,那么就会考虑大家没有任何的中医基础,甚至没有任何古文基础,在咱们基础教学过程当中会不断地加入古文教学

咱们这次古文教学的蓝本是《尚书》,《尚书》是五经之一,诗、书、易、礼、春秋,里面的书就是尚书。书是古文的雅文,如果尚书你能读懂,基本古代的书籍、古文你都能读懂。

尚书

中医之所以难学

第一,你们的思维扳不过来,你们是线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而中医是象形思维、全息思维和感性思维,非常不一样,如果你始终抱着我要学一个一个知识点,用线性思维和逻辑推导的方式去学中医,那么你永远学不会,谁来教也教不会。

第二,中医之所以难学,是教你的人他就不懂中医,从气学的角度考虑中医,我觉得现在真正懂中医的人极少,甚至没有。他们自己都没有读懂,你觉得他教给别人,别人能懂吗?

读懂中医,就相当于参悟、开悟一样,需要极高的智慧和机缘。我扪心自问,我读懂了,我希望这个好东西可以传承下去,我把我理解的《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经》,通过咱们系统的教学,哪怕你是个小白,只要你认真听讲,我相信我能给你讲明白。

问:《黄帝内经》是上古文明传下来的,那还适不适合现代人或者未来的人呢?

答:人到什么时候,教他语言他都能学出来,狗,谁教他,它也只会汪汪叫。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合适的机缘,有人教你,你就能学会。

像《黄帝内经》里面有的说法,如果用现代解剖学来看,好像不符合实际,比如: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明明是在我们右上腹部,为什么会说它生于左呢?

还有“心布于表,肾至于里”,难道心在我们的表面吗?

古人不会蠢到认为心在表面,同样,古人也不会蠢到认为肝脏就在左边,他只是通过这个来强调一下,五脏气机的生成规律

肝气升起来之后,由于地球的自旋产生了左旋,所以叫“肝生于左”;

人整个的能量喷泉,由心脏喷到表面来,所以叫“心布于表”;

肾脏要把所有的气机收纳回去,所以叫“肾至于里”。

张景岳也说过这个问题,他悟到了五脏不独是五脏,五五二十五脏,每一个脏器中又分五脏,也就是人四肢百骸,38000毛窍,所有的细胞组织里面都各有五脏,也就是有五种气机。

气机,一叶知整个大千世界,所有的这些都是全息的,都是具足的。同样,因为细胞也具足了我们身体的整体,所以咱们的相学、望闻问切,看你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它都代表了你的全息。

所以这个肝肺所说的是我们人体气机,它是这样左旋的,哪怕是我们的一个细胞,还是我们的脏腑,还是我们人体整体的气机,都是这样运转的。

《黄帝内经》里始终在讲气,他从来不说肝脏,他说的是肝气,肝气上亢,肝气向上,肝气、脾气、心气、肺气肾气它总是在脏器后面加个气字,就代表它是从气的角度、气的境界看待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零件。

所以不以气学为角度去学习的话,就很容易流于表面,会学得僵化。

如果大家爱好中医,想系统的学习中医,想自己用中医解决家庭常见疾病,可以在评论区说说您的看法。我们客服人员会进一步详细地给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