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见闻录(一)

上午八点,做完核酸,为了锻炼身体,步行回家。

沿着街道,经过菜市场,突然想起,我应该去看看今天有什么时鲜蔬菜,买点儿回家。菜市场正门已摆好两张方桌,桌上放着打印好的场所码、入川码、社区报备登记码,旁边还有几个黑体大字:请大家戴好口罩!

我的手无意识地将兜里的口罩掏出,街上人流量极大,熙熙攘攘,而戴口罩的人还不足三分之一。即使这样,我还是将口罩挂于两耳,遮住口鼻。在市场上遛跶一圈,除了袖珍版茄子、黄瓜,略显老相的丝瓜,人工催熟的西红柿,老茎空心菜,其它都是一些不常见的。四十多度的高温天气已持续一个月了,能买到这些菜吃,就已经很幸福了。我想买一把农民种的豇豆。往年这个季节,正是吃农民种的豇豆的好时节。我逛完整个市场,也没找到长长短短、白白红红的豇豆影子。

(西红柿)

突然,在菜摊上,十几个如我拳头般大小的菜瓜撞进我的眼帘。从瓜头到瓜蒂,一致的竖纹,均匀地分布在瓜身上,只不过有的瓜身是白的,有的是黄的,有的是青的。这些瓜太小,感觉还未长大,就被卖瓜人掐了下来。我在摊位上蹲下,捻着菜瓜,询问它的价格。“两元一斤。”苍老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没想到这些不起眼的瓜,价格还不便宜,正好印证了“物以稀为贵”。顺着声音,我抬起头,瓜主原来是一位白花苍苍的老人,大概六七十岁了吧!

(香瓜,菜农口中的“浆瓜”)

我买下七个青白的瓜,瓜主用白色塑料袋给我装好。这种瓜,我已好多年未品尝了。上次吃这种瓜,还是读初中时,在老家,妈妈做的。不过,印象中,妈妈炒的那个菜瓜,每一个都要比我今天买的这个瓜大三四倍。我高兴地提着瓜带,穿梭于菜场。瓜在白色塑料袋里晃悠着,咦,一个青瓜滚到我的脚前,又一个白瓜滚来。旁边一个卖菜的人着急地提醒我,“你的袋子烂了,瓜掉了。”我弯腰一看,袋底不知什么时候裂开了一个大洞,这些瓜都迫不及待地想从袋里逃出。我捡起掉落的瓜,放在破袋里,将破裂的带底与带口一起捏拢,抱着瓜走。刚走两步,“给你一个口袋,小姑娘。”响亮的声音在我耳畔响起。只见旁边摊位上的一位老人,笑着递给我一个崭新的塑料袋。我的心微微一震,连声“谢谢”地接过袋子。老人看了看我手中的瓜,说:“你买的这个浆瓜,多半是苦的。你尝了吗?”这是我买的时候没想到的。走到前面,另一个菜主看见我手提袋里的瓜,对我说:“你这瓜多半是苦的。我之前也卖过这种瓜,比你买的这瓜大多了。多少钱一斤?”怎么又有人说是苦的?难道真的是苦的?我在心里暗自想着。“两元一斤。”我回答道。菜主说:“我之前,也才卖两元一斤。”听后,我竟有一种被骗之感。不过,静下来想想,今天大旱,菜价如此也正常。

(香瓜))

看着口袋里这几个青涩的瓜,的确,这是我买的最小的瓜。是否有苦味?目前我还不知道。但至少,在买瓜回家的路上,我已感受到人间的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