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专业户王卫国,被长期印在冥币上,想维权却不知该指控谁

作为一名演员,对其最大的认可或许就是他塑造出来的角色深入人心,但是演艺界也有很多角色红而演员不红的情况。比如说到演员王卫国,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是他演绎的玉皇大帝,大家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来。

这是对演员的认可,不过这种认可发展到肖像侵权,就让人不舒服了。如果自己的脸被长期印在冥币上,想维权又不知该指控谁,是不是就更可怜了呢?

一、“玉皇大帝”专业户王卫国

提起“玉皇大帝”这位中国道教的最高领袖,老百姓对他的形象共识是在2000年播出的电视剧《西游记续集》中的玉皇大帝,饰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叫做王卫国,是一位国家一级演员。虽然王卫国也演过其他不同的角色,但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却始终是“玉皇大帝”。甚至让人们认为玉皇大帝就是这个样子的。

在《西游记》之前,民间对于玉皇大帝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且具体的形象的。但是在《西游记》之后,王卫国的玉皇大帝就成了人们心中的唯一了。

正是由于这种深入人心的成功,后来王卫国又多次在其他影视剧中出演了玉皇大帝,使得王卫国版的玉皇大帝更加深入人心,很多影视剧中涉及到玉皇大帝也都会邀请王卫国来参演。如:宝莲灯,新白娘子传奇鞠婧祎版)

二、形象出现在冥币上

意识到自己扮演的玉皇大帝形象被印在冥币上,还是王卫国回乡祭祖时,无意间发现的。如果说是一般情况下侵占肖像权,或许也会酌情处理,再则找一下始作俑者,责令其取消使用肖像权,事情也就过去了。但是任谁知道自己的肖像印在作为祭品的冥币上,都会让人心头不顺,难以忍受。



众所周知,冥币是流传在民间用于祭祀时焚烧的祭品之一。属于一种风俗,虽然起源久远,但是早在建国初期就被列为封建迷信行为而予以取缔。这种焚烧冥币的行为也被大范围禁止,不过在很多农村地区仍然非常常见。

而冥币也经过了不断的改进,从没有任何图案的纸钱到印着“玉皇大帝”的冥币,同样是受到了人们观念上的改变。除了数字表示面值之外,“玉皇大帝”的形象比较符合人们的心理期望,商家重利,看到了商机,出现了玉皇大帝版的冥币也不足为奇了。

三、演员肖像侵权问题

未经王卫国本人同意,就将其在剧中的形象印在冥币上,这本身就是侵权行为。这种艺术形象和演员是密不可分的,加上其本人的形象与角色之间的差别并不大,所以符合肖像独特外表等特征,是受法律保护的。

很显然,将王卫国饰演的玉皇大帝形象印刷于冥币上,再进行销售,这就是一种牟利的商业行为。未经同意、没有支付报酬,是典型的侵犯肖像权行为。这其中印刷的工厂、最初提供肖像的商人都是侵权方。

侵权行为明显,但是王卫国的维权之路却并不顺畅。在他们发现这件事之后,就开始了维权之路,毕竟无论是从名誉上还是经济上,这都是一种损失,最为关键的是,心理上的冲击要更加严重一些。毕竟普通人很难接受自己的形象被印刷在冥币上,还要经历祭奠焚烧的过程。

所以王卫国将这个事情报告给了相关部门,希望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王卫国的要求是停止并禁止后续的印发行为。不过经过调查发现,这种印有王卫国剧中形象的冥币已经散发到全国范围,能够印刷的企业很多,找源头几乎是不可能。

况且这种民间默认的行为,一旦被大众接受了设定,就很难改变,而这种默认就会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共识。并且印刷在现在并不是技术含量多高的行业,加上纸钱这种商品的要求也没有多高,几乎任何一个小作坊都能够批量生产,然后分散发往各地,想要追根溯源或者全面禁止,实在是太难了。

结语

所以即使知道自己的肖像权被侵犯,也能找到制作商品,而且本人有意愿要状告他人,但是到现在王卫国也仍然没能维护自己的权益。毕竟实际情况实在难以维权,操作起来更是耗费大量的精力而效果却不理想。

在一次栏目中王卫国针对这件事还做出了解释:虽然一直想要维权,但是因为不能确定实际人员,所以具体的维权陷入了困境中,很难继续下去。

最后想问一下您,王卫国这种演员肖像权侵害行为您认为有必要追责到底吗?您认为责任人应该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