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让70年前那段立国之战,重新登上大银幕。其背景是以第二次战役期间,我志愿军9兵团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对美军陆战1师的血战为原型创作。而这里的9兵团就是当时隶属于3野一支强大的机动作战兵团。9兵团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其战功和歼敌人数在入朝作战的6个兵团中仅次于4野组成的13兵团。
可以说从《长津湖》中走出来的9兵团是一支真真实实的英雄部队。
电影《长津湖》剧照
说到的“兵团”这个单位,其实并非我军独创,在解放战争期间国军也是有兵团建制。正巧,国军中也有一支队伍叫9兵团,也就是当时在东北大名鼎鼎的“廖耀湘兵团”,该兵团在辽西会战中被我军包围和歼灭,但不可否认,在国军这么多兵团中,9兵团的战斗力一直排名前列,其战斗力不可小觑。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对我军和国军两个王牌“9兵团”进行对比,到底孰强孰弱呢?
出征到战场的九兵团7连(剧照)
两兵团纸面实力情况
先说我志愿军9兵团。
在抗美援朝开始之前,第9兵团隶属第三野战军,作为关内的我军的一线机动战役兵团,一直被部署在福建,准备收复宝岛。因此作为一支尖兵,9兵团的部队一直是处于满编和超编状态的,当时兵团下辖3个军(20军,26军,27军),但不同于3野其他部队一个军下辖3个师,9兵团每个军都有4个师。人数约5万人。配属过来的3个师是12纵(陆改海)之后,其所属的第88、第89、第90师分别改隶第26、第20、第27军建制。
因此3个主力军加上配属的兵团特种部队以及指挥机构,9兵团的人数在15万人以上。
9兵团令人震撼的冰雕连
人数上9兵团超过国内战场一般兵团,在火力上9兵团在准备海峡作战之初就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加强。当时主力20、26和27军都是3野一等一主力部队。特别是20和27军更是一直被当成两把头号尖刀来使用。能成为王牌装备自然不会差。
王牌27军济南第一团
9兵团的强大主要体现在炮兵上。
在当时9兵团虽然没有直属的炮兵部队,但这3个步兵军,每个军却有一个直属的炮兵团,分别是配属给20军的炮兵11团(36门美制105mm榴弹炮),26军炮兵14团(36门日式75mm野炮) 27军的炮兵16团(18门日制75mm野炮、9门美制105mm榴弹炮)。合计3个重炮团,因此9兵团直属的大口压制火炮达到了99门。
淮海战役中的3野炮兵
当然除了军属炮兵之外,师属炮兵的力量也很强大。
20军58师的炮兵团下辖的的炮兵团有16门山炮,27军的师属炮兵力量有100门(92步兵炮、日式/美式山炮、100mm以上迫击炮混搭),所以9兵团的师属炮兵团一般压制火炮为9-12门制山炮营和9-12门制的迫击炮营,而9兵团12个师,拥有的山炮数量应该在110-140门之间,重迫击炮数量也差不多。
所以整个9兵团压制火炮应该在350门之间。这个火力水准可能相较于美军算比较弱,但相比2年前的其他国军,可谓的碾压式优势。
对黄维发起总攻的3野炮兵(剧照)
再说廖耀湘的9兵团。
在国军解放战争组建的兵团里面,要说装备和纸面实力最强的兵团那就是非廖耀湘的机动第9兵团莫属了的。其战力的保证是下辖部队质量极高,即使是号称关内最强的邱清泉第2和黄维第12兵团也要稍逊于它。巅峰时期的廖耀湘9兵团下辖6个军,分别是:新1、3、7,第49、52和71军。
辽沈战役西进的廖耀湘兵团(剧照)
其中新1新6是国军最强五大主力之一,一个兵团里面有5大主力中的两个,除了第2兵团就是廖耀湘了。除了两个王牌之外,全美械的71军和半美械的52军战斗力也是很强悍,其中71军在抗战中屡立战功,在四平作战中多次阻挡住东野的攻势,而52军则是号称的是五大主力之外的国军 “第六大王牌”。而剩下的49和新3军则算是鱼腩部队。因此第9兵团真正战斗力主要集中在这4个军队身上。
巅峰时期的9兵团有6个军18个师将近15万,人数与我军9兵团接近。
浩浩荡荡的廖耀湘兵团(剧照)
那么这个号称国军最强机动兵团的装备如何呢?
抛去的轻武器不谈,这里着重讲重武器(统计数据算上辽沈战役最后阶段脱离9兵团独自逃往营口的52军)。廖耀湘兵团在成立时直属炮12和炮16团(各两个营),装备有美制155mm和日本75mm野炮各24门,合计48门。而在军属炮兵中,新1军山炮31门、榴弹炮12门,新6军山炮3门、榴弹炮8门(刚被我民主联军重创),新3军山炮12门、榴弹炮3门,52军野炮4门、山炮11门,71军山炮5门、榴弹炮5门。49军山炮20门和野炮9门
因此整体来算,国军9兵团的榴弹炮48门,野炮27门,山炮82门,合计压制火炮的157门。
驻印军炮兵
两兵团纸面实力对比
在了解完国军和我军9兵团的纸面编制之后,其实就能明白的我军比起强在哪里。
首先是装备硬实力上,国军廖耀湘兵团的压制火炮最多也才157门,而当时我9兵团压制火炮是其1.5倍,如果算上重迫击炮那就是2倍。在人数均等且都是15万人的情况下,这个火力差距是无法弥补的。在两军交战过程中9兵团的炮兵,完全可以在开战前瘫痪国军的炮兵部队。因此从装备硬实力上9兵团要稳压廖耀湘兵团。
淮海战役期间的华野炮兵(剧照)
其次是在实战经验上,之前说过9兵团是一直英雄组成的部队,基本上华野(3野)所有的恶战、险战都经历过的,与其交战的国军也是第五军、整编7、25、48、74整编师这样的国内一线王牌,因此其基层指挥员战斗素养得很强,这一点其实可以从9兵团执行穿插的长津湖的作战中贯彻行动就能体现。而第9兵团虽然也有驻印军这样战斗素养强的军,但同时也有新3和49军这样的鱼腩军,而他们往往会成为被利用的突破口的,这个短板将被无限放大。因此在这一点上我9兵团更胜一筹。
3野英雄部队在授勋
最后是战斗意志上。
这一点是国军软实力中,最为致命的。我军9兵团多是人民子弟兵,这些队伍是从群众中来到的,他们知道是为何而战,因此在作战中斗志最为昂扬,在进攻济南的作战中27军干净利落解决战斗,在抗美援朝作战中,20军和26军死守战地不动摇,在减员将近5成的情况下依然完成对长津湖美军的打打击。而阵地上的“冰雕连”只是9兵团顽强作战的缩影。
辽沈战役中被俘虏的国军
反观国军队伍,即使是战斗素养和文化素质高的驻印军、71军等内部也是官僚盛行、经常走私和倒卖物资,作战队伍不像队伍。特别是在辽西战役中,廖耀湘的“滚筒式指挥”和大量的被俘人员,以及东野在辽西大地轻松写意的追击上看,这支廖耀湘兵团的战斗意志可见一斑。
大决战中一溃千里的廖耀湘兵团(剧照)
雨田君说
其实两个9兵团对比只是关公战秦琼,但这也从侧面展现了9兵团的装备在国内确实是属于首屈一指的,而就是这样一支王牌部队,在装备上和对面的美军第十军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在双方武器的对比中,除了步兵武器和火炮落后之外,美军还有数量庞大的装甲部队以及的天上的飞机支援。
因此后勤保障无忧、装备精良的美军相比,我9兵团在缺粮少衣以装备劣势上,完成长津湖大捷,本身就是一件壮举……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