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火云邪神”:擅长徒手“抓子弹”,没想到最后却失了手

戏法,小技也,然欲穷其奥妙,得其精微,若无师傅传授,徒费苦思耳。 ——《鹅幻汇编》

戏法是中国的传统技艺,与西方魔术不同,中国戏法讲究以日常用品为道具,变化出奇特的效果。随着文化的交流,中国戏法也逐渐在西方占据市场。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美国人,就是被中国戏法深深吸引。不同的是,他不仅满足于观看中国戏法,还努力尝试,最终也因此失去了生命。他就是美国魔术师——程连苏

热爱中国戏法的美国人

程连苏原本是一位美国魔术师,本名威廉·罗宾森。

最开始从事魔术行业的时候,他还没有穿中国服饰,而是遵循着地道的西方魔术传统,着燕尾服、白衬衫,甚至连称号都是“神秘人——罗宾森”。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中国戏法传入美国而改变。随着近代我国国门的打开,一些民众去往国外谋生,其中不乏会变戏法的手艺人。

他们在美国的各类舞台上表演,用精湛的表演吸引众人目光。工具简单、允许民众检查、最终成果却令人惊叹,这样的中国戏法迅速在美国流传。一些美国魔术师也纷纷效仿,其中,就有威廉·罗宾森。

不同于其他魔术师,他不仅仅在服饰、发型上中国化,而且对中国戏法的内核产生了兴趣。他努力学习中国戏法的技巧,并且尝试将中国戏法与西方魔术结合起来。

随着技艺的进步,他几乎变成了地道的中国戏法手艺人,甚至在日常的露面活动中,他还专门聘请了一个翻译欺骗媒体。然而,他依然面临着困境:真正的中国戏法手艺人——金陵福。

程连苏与金陵福的两次交锋

金陵福,是地道的中国戏法手艺人。他不仅手法精湛,而且具有诸多称号。

在国内,他是“专为慈禧太后献艺的宫廷魔术师”;在国外他是当时美国公认的中国魔术师、甚至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国人,登上了国际魔术家协会的官方刊物。

就是这么一号人物,曾与程连苏两次交锋,相约比试。也正是这两次交锋助推了程连苏在欧洲的发展。

据说第一次交锋发生在美国,当时,金陵福是美国人公认的中国戏法表演者。

他曾在报纸上宣称:谁要是能像他那样用布变出盛满水的巨碗、并从碗里变出小孩,他就给谁一千美元。听到这一消息,程连苏马上应战。然而,金陵福竟然拒绝应战。

眼看自己无法与金陵福应战,就无法战胜他取代美国人心中“知名中国戏法表演者”的位置,自己在美国的表演也就不会有市场,程连苏一气之下去了欧洲。

在欧洲,他依照金陵福的名字,取了自己后来的艺名——程连苏。谁知,巧合的是,金陵福也来了欧洲。

相似的名字和身份激起了英国报社和民众的兴趣,也促成了两人的第二次交锋。两人先是在报纸上舌战,互称对方的中国人身份为假,接着又提出实际比试。

战书一下,报社、市民纷纷押注,期待双方的最终表演。

谁知,金陵福竟然又缺席了!人们纷纷猜测“金陵福怕了”、“他被程连苏变走了”……虽然真实的原因现在已无从知晓,但在当时舆论均认定程连苏是获胜者。一下子,他在欧洲声名鹊起。

徒手接子弹名扬欧洲

名扬欧洲的这段时间,程连苏表演了许多著名的中国戏法。然而,最具特色的,还是他自创的“徒手接子弹”。

这一戏法中西结合,中国戏法的“上下翻亮,经外交代”,西方魔术的“上指下掏,左亮右操”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

表演时,程连苏从扮演观众的助理处接过枪支,并邀请观众检查、装填子弹、然后近距离对着自己开枪。

枪响之后,他就像真的接到了子弹一样,向观众展示手中的子弹。有时候,他还会假装中弹,在观众惊讶之余,将子弹从嘴里吐出。

他真的能徒手接子弹吗?原来,秘密藏在他的手枪里。助理提供的道具经过特殊处理,拥有两个枪膛。假枪膛引爆火药;真枪膛装填子弹,并安置卡口格挡子弹。

所以,子弹自始至终从未被发射,而他接住的子弹则是在装填过程中趁机藏在手中的。正是凭借着这一机关,他在欧洲的表演总能收获阵阵掌声。

然而,也是这一机关,导致了同样令他闻名欧洲的意外死亡。

1918年在伦敦的一个剧场中,他再一次表演这一戏法,结果道具磨损,火药在真枪膛中引爆,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最终导致了他的丧命。

一代“火云邪神”,最终死于自己的道具之下。

巧合背后的付出

万般巧合,致人丧命。在感慨程连苏命运的同时,我们也不禁为他的勇气,为他对魔术、对戏法的热爱和付出而感动。

虽然魔术原理简单易懂,但要想真正实现这一艺术效果,需要准备的不仅仅是一个道具,更是多年的练习、对观众的了解、以及最重要的一份勇气。

无论是戏法还是魔术,看似都是巧合的产物,背后都包含着魔术师、戏法手艺人的付出。从道具到舞台效果,凭借的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创造道具的灵感,让人眼花缭乱的技艺手法。

“小技”也有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