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兰
70年前,趁新中国刚刚成立,还一穷二白之时,美帝国主义侵犯朝鲜半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要强加给我们国家一场战争。唇亡齿寒。危急时刻,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对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给予铁拳教训,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他们是那个时期最可爱的人。
70年后的今天,疫情蔓延神州大地。在这个特殊时期,同样有一群英雄挺身而出,为国家防疫抗疫坚守最后一道防线。他们没有一身军装,却披着圣洁的白衣白甲;他们的手中不再是钢枪,却依然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当成战场,当成阵地。他们,就是新时代的医生护士们。
最近,人民日报网站征集到一批医生护士的微信朋友圈,里面记载了他们每天的工作细节,还记载有他们的心声。他们来自全国多家医院,都是平时奋战在卫生医疗事业一线的普通工作者。顺便看一看消息来源备注,发现有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长沙中医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
他们的微信朋友圈内容,没有听起来就觉得高大上的豪言壮语,基本都是他们工作时候的点点滴滴。
比如一位名叫金鑫的急诊科医生,他的微信朋友圈是发布的一张图,显示的是急诊厅“人潮汹涌”,同时配文道:“进门前看到大厅一角是这样,然后扎了进去”。而这位金鑫医生,是短暂病假后,身体还没有痊愈就返岗。想象不到,金医生接下来又会接连工作多少个日日夜夜,救治多少个急诊感染病人。
一位名叫孙军的放射科医生,其朋友圈是一副自拍照,小伙子干净帅气,但面容显得削弱苍白,顶着一头典型的“新冠头型”——持续发烧后形似“怒发冲冠”的样子。他配文道:“周二阳的,在家暂歇几天……还是阳而未康的破喉咙,和病人比谁咳得响,但他们能拿下口罩喝水,而我不能”。
一位名叫王玉荣的女医生,她的朋友圈是两副手术室工作图片。她写道:累到不想动,终于又成功上了一例ECMO。为了一名年轻的患者,再苦再累也值得……感谢科室兄弟姐妹们的全力以赴,让患者好起来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还有太多太多,因篇幅问题,例举不完,都是记录着医生护士们从日出忙到日落,再披星戴月迎接第二天的黎明。他们披挂上阵,白衣执甲,在病毒和极度疲劳面前英勇无畏;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同样也遭到病毒的侵袭,其中不是是刚刚“杨过”,还没有彻底“杨康”,甚至正处于“阳顶天”期间,完全可以多病休几天;他们都是丈夫或妻子、父母或者儿女,他们家中也需要有人悉心照顾,但他们选择的是舍小家而顾大家,为守护社会更多人们的健康而拼着。
他们都是全社会中最平凡的一群人,他们的微信朋友圈内容,似乎都只是一些工作中平凡甚至琐碎的细节,然而正是这些平凡得再也不能平凡的细节中,彰显出人性和爱的光辉,让人们看到以后,感觉到病毒不再那么可怕,这个寒冬不再寒冷 。
反观个别医生,还是所谓的“名医”,每天热衷于忙着各种讲座、演讲,忙着为自己拍视频,忙着搞各种预测,病毒在他们嘴里就是小感冒。更可气的是,他们忙着给美国辉瑞公司当“药贩子”,卖天价药。我们想不明白,如果美国的药有用,为什么美国因为新冠死了110多万人?美国人真的这么善良,为什么中国需要的芯片和发动机却不卖给我们?同样都是医生,差别可真大。
这些平凡的医生和护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医者。当今这群白衣战士们跟70年前的志愿军将士相比,在人格和品德上,其实都是一样的,这是一种何其伟大的英雄传承。谁敢说,他们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有这群最可爱的人在,谁敢说,我们的国家不能早日走出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