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效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较大规模的传染病多达700多次,也就是说,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在,平均每隔三五年,就会发生一次大规模的传染病。
战胜瘟疫
古代爆发过的大型传染病有天花、鼠疫、霍乱,黑死病、瘟疫吗,斑疹,伤寒,狂犬病等等,其中天花属疾病,传播速度很快,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感染一个村子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据左丘明著的《左传》记载,公元前556年秋天,宋国出现了—种怪病,患病的人们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且有喉头紧缩感。患病者口渴却又不敢喝水,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病可能是被狗咬造成的,于是驱逐了国内的疯狗。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记载的传染病狂犬病。如今全球每年有超过5.5万人死于狂犬病,95%以上发生在亚洲和非洲。被疑患狂犬病动物咬伤的受害者中,15岁以下儿童占40%,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绝大多数由狗引起。
三国时期,发生瘟疫次数多达22次。一代枭雄曹操曾写下一首: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的惨景,东汉末年的大瘟疫,当时人们统称“伤寒”。建安七子中的王桀在《七哀》诗中写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当时荆州,赤壁等地血吸虫病流行,曹操统帅的20多万大军,在作战过程中,由于突遭瘟疫,将士染病将近一半,战斗力急剧下降。《三国志》记载:“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假如曹操军队没有瘟疫的影响,三国鼎立的局面或许会被改写,曹操在后来给孙权写的信中,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瘟疫。
赤壁之战
根据史料记载,鼠疫流行开始于公元468年,按照时间推算,大概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在公元468年,当时华夏中原腹地一共有15万人左右受灾,涉及到多个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北山东等地区,之后鼠疫在东亚甚至是环太平洋横行,每年因为鼠疫死亡的人不计其数,而在古代,束手无策的百姓只能求神拜佛,寄希望于神仙显灵,统治者们也无能为力,只能跟随着穷苦老百姓烧香拜佛,大力修建寺庙请求菩萨显灵,以求安定民心,这样导致了佛教在魏晋南北朝的极度盛行。
鼠疫不仅在东方等地肆虐,甚至在欧洲也让不少人丧生,因此欧洲人曾把鼠疫称呼为黑死病。14世纪欧洲爆发「黑死病」,发病1至3日之内死亡,大约死亡1700万至2800万条生命,死亡人数占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意大利、英国死者半数。
1643年,也就是明朝末年,鼠疫再次横行,这次鼠疫造成李自成的军队和清军伤亡不少,直接造成京城的慌乱。李自成当年攻入北京城时发现紫禁城几乎成为了一座空城。
在1910年鼠疫再次在东北爆发,这次鼠疫直接造成6万多人死亡,涉及半个中国。
传染病其实不仅仅是威胁现代人身体健康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也是影响古代历史的演进的一大因素。在古代,甚至因为爆发大规模的传染病而导致社会动荡,国家根基不稳,引发大规模的叛乱,最终导致朝代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