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您排过多少次队去做核酸?
刮风、下雨,早晨、晚上,上下班匆忙的路上,有多少次,我们不是在做核酸,就是在做核酸的路上?
风雨无阻
我们的生活与核酸检测已高度捆绑。比如我,两天不去做一次核酸检测,我就会莫名恐慌。
核酸检测为何迟迟不能“解绑”?
都说奥密克戎毒性很小,但是为何还要如此严格地做核酸检测?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在一列列长长的核酸检测队伍的背后,是一家家已经或等待上市的核酸检测相关企业。
《中国新闻周刊》数据显示:目前新冠检测相关上市企业有109家,这些企业2021年全年的净利润总和为740.98亿元。很多公司被新冠疫情改写了命运,营收数十倍增长。
同时,2020年1月1日至今,超过24500家名臣或经营范围含”“医学检验得公司注册成立。
他们,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
好消息是,各地正在逐步“松绑”。
好消息
进入12月,各地陆续等来了放宽核酸检测要求的消息。
从上海到成都、从吉林到广州,“20条”的落地正在以较快的步伐向前推进。
广州步子最大
看起来,核酸检测正在从我们的生活中撤出。
至少,有一部分非必要的人群无需再做核酸检测了。
比如不爱逛商场的老人(居家老人)、婴幼儿、居家办公或学习的人员。
居家老人不用再做核酸了
当然了,解读各地政策,更多的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核酸检测对流动性的影响依然很大。
比如:北京仍执行返京人员落地三天三检的要求。
以我居住的上海为例:返沪人员除了要严格执行三天三检,5天内还不得进入公共场所。上海人的出差依然是件麻烦事。
目前,各级学校也还有严格的核酸检测要求。
最明显的,无疑是以商场、菜市场、饭店等为代表的人群聚集地场所还是受到严格的限制,必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这些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彻底松绑,肯定不是当下。
真正影响松绑的,或许还有我们的内心,是对于新冠病毒的恐慌和我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心理。
复杂的心理
虽然各种消息源告诉我们,奥密克戎毒性已经很小,甚或与感冒、咳嗽得危害没有很大差异。
自媒体“网红”胡锡进说,作为一个62岁的老人,他随时做好得新冠的准备,这份勇气很是难得,
而通过他的这一番表白,无疑也是揭示了一个问题:大众对于新冠的恐慌仍在,甚至不安与担忧的情绪更浓了。
感冒药卖火
当身边的核酸检测点不断拆除,人们发现:原本的安全感没了!
我身边还有不少人对于所谓“放开”无法接受,他们所害怕的,是那份对于新冠病毒的未知:
“中招”的概率是不是更高了?如果身边人得了新冠,该如何应对?比如:是否需要购买常备药?买什么药?
需多一些科普
又或者:如果得了新冠,小区被封控、自己以及很多人都无法去上班,如此结果,谁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