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我在渭北高原汗腰带的一个小镇读高中,我的老家离镇上学校有5里路,那时侯高中一般要求是要住校的,要上晚自习,晚上下自习一般都十点左右了,回家的路上都是乡间小路,坑洼不平,夏季还好一点,冬季漆黑一片,有时回去晚点路上就自己一个人,伸手不见五指,走路总感觉有个人跟着自己……路上唱歌为自己壮胆。除了家在镇上街道的同学,我们周边村子的同学一般都会选择住校或者投奔镇上的亲戚家住。
我们学校住宿条件不是很好,宿舍都是以前的教室改用的,很大的老教室里用木头木板和一些废旧木料钉了两排简易通铺,两排能住三十人左右,被褥都是自己带的,新的、旧的、长的、宽的,厚的、薄的五花八门什么颜色形状大小都有,晚上睡觉齐刷刷头对头两排子,有点像现代电视剧里古代车马店的样子。
那时候我们都是周三下午放学和周天回去取生活费和本周的口粮,一般都是馒头或者锅盔这两种,菜基本上都是萝卜腌的咸菜,放点盐辣子和醋搅拌均匀就行,家庭情况好点的会给用菜油泼一下。早晚吃饭时在学校大食堂买点玉米臻子,中午则是汤面,稀汤刮水的那一种,我们就着干粮吃,四五个同学围在一起,打开各自带的菜瓶子一起吃,不过那时也不觉得苦,那时父亲每周给我五到十元钱的生活费,现在想想也实属不易,我一般攒着买点学习用品偶尔也改善生活吃碗豆腐脑,当时觉得就是人间美食。
学生背馍的袋子就七上八下的挂在宿舍的土墙上,周一,一个个都鼓鼓的到了周五都憋了下来,那时候老鼠出奇的多,我们装馍的袋子基本上都有好几个洞,经常被它们光顾,说起来现在城里的人都不会相信,晚上睡觉老鼠就在头上跑偶尔也会咬脚指头,衣服被咬破是常事,这是真实存在的。
那个时候农村学校就没有暖气也没有什么供暖设施,唯一的就是电热毯,但当时学校怕不安全不让用,不过几十个人大通铺相互取暖也不觉得冷,晚上打呼噜磨牙放屁什么声音都有,晚上想在宿舍学习就自己点蜡烛学,电灯泡晚上十点准时熄灭了。
现在想起当年的走读生住校岁月,历历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回不去的岁月,回不去的青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