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叫 "南山劲松838041704"在头条发表的评论。
老先生,
我相信你是对联行家!恕我冒昧,试评一下君之“至圣庙联”,君觉不当可忽略。
君此下联,看似对仗工整了(平仄、词性、并列转义等的确对好了。但有一疑问是:孔庙,一般也叫文庙。然而,把它叫做“至圣庙”、先师庙的,还没听说过。你以历代曾更名称xx、xx,大概属瞒天过海。这里,姑且不谈是否真实。),但它存在以下不足:
1、直观地看“庙堂”二字,多数民众对它是雏眉头的,因他们一般不愿意去庙堂烧香拜佛;它悬挂在“观音山景区”大门口,给人们的感觉这景区“只是一个大庙”,不利于招徕游客。
2、“庙堂”的转义一般指朝廷。按“转义”译说联句,上联是“游客在观音山上观赏美景”,君之下联是“游客在至圣庙前到达朝廷”。看,下联这意思说得通么?
下面是我回答的截图。请看!
南山劲松838041704先生,
你经常在头条评价联友的对句,我认为是有水平的。你的保俶联也是不错的。但是为什么在评价我的对句"至圣庙前圣庙堂"如此大跌水平!借换概念,。恶意曲解联意
大师,庙堂是自然生态景观的升华。人类从愚昧状态到开化的进程中产生了宗教。这是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产生的文化硕果之一。
为什么著名的景区都有各式庙宇,已经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切。至于有些人皱眉头,不想进入不必强求。不进去就是了!
庙堂是宗教文化的集中表现。文庙即孔庙,是孔圣的家庙。在政治上与庙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二,大师谈到庙堂词组转义。解释完全是正确的,它只是征联的附加条件,要求并列词组必须有转义的自然含义。并未要求文加入联意之中。而你把转义含义别有用心地加入至联意之中是恶意画蛇添足!
其三,大师有意把庙堂词组的转义强行加入联意解释之中。如你文中所说:君之下联是“游客在至圣庙前到达朝廷”。这种联意解释是强奸联意的做法,有意地把联意解往错误的方向引导是不对的。正确的联意是:(游客在)至圣庙前(感叹)至圣的庙堂。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从儒家所传承的多本影响中国的书籍,是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徒子徒孙所著。儒家的道德教育也一直是后世学习的典范。在我国的法律中汲取了许多不同的古代思想文化进去,而儒家思想占了大半。儒学作为封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历史主导地位,与封建专制思想并行绵延流长。不可否认,儒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其负面作用,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