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俞敏洪 在直播间表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成了利己主义者,说难听一点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于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关注度远远不够,更加关注虚拟空间和同学之间的事情,说大一点就是家国情怀的能力不够。”俞敏洪表示,这是自己的个人感觉,也许判断是错的。
也许他只是提出这一观点也想听听年轻人的想法,躺平是无奈之举,如果努力有希望,有确定性大家都不想躺平,努力的过程也是愉悦的。
这个世界最可怕的是大家都是为了在家门口开一条路,有人愚公移山的埋头苦干,结果另外一个人直接拿来了大炮把山轰平,铲车把石头拖走。同样是需要一条路,同样是需要把山挪走,结果人家借助了外力和工具一个月就做到了,可是愚公却搭上了自己的子子孙孙才能做到。
这样的结果谁也接受不了,请问另外一个人的大炮哪里来的,铲车哪里来的,这些现代化的工具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可是也是愚公这样的人从无到有的一点点造出来的吧。
愚公最大优点是有毅力,能吃苦,但是要把山移走只靠这两点真的是做不到的,所以其实愚公一定不是需要把自己的祖祖辈辈都搭上才能移走那座山。
我们设想一下,愚公把山移动到哪里去,山上的石头和木材是不是可以在其他的地方发挥价值,如果刚好有人需要盖房子修路,造船是不是需要这些材料,那么愚公能不能让需要这些材料的人一起来挖山,是不是这样就聚集了一大群人帮忙一起,大家各取所需。
但是愚公需要这样的思维才能做到这件事,那么这样的思维谁给愚公呢,给他这种思维的人免费给他这种思维吗,还是愚公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根本没有时间和金钱去接受这样的思想。
此外,直播中俞敏洪还谈到,他觉得现在年轻人的理想能力不够,若连构建最基本的理想能力都不行,就比较容易出现躺平、摆烂的情况。
年轻人容易对自己还没有面对的现实理想化,而非构建理想,理想化所带来的结果常常是遭遇现实的打击。现实的状态需要自己打理,很多人没这个能力,慢慢就变成比较流行的词,躺平摆烂。
在俞敏洪看来,理解社会、理解人心对未来走向更高的人生台阶可能反而是帮助。
此外,俞敏洪还表示,一个大学生上来甚至可能不要工资干活,他只要学到了知识,在工作中开展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他的熟练速度、上升速度一定会比高中生快很多。十年以后可能拿到一万两万三万,甚至可以出来创业。
这是一种很理想化的状态,不要钱去干活,即使最后能力增长了,但是可以用免费的人,企业也不愿意花钱的,甚至会花很少的钱让这个干活,也许俞敏洪自己不会这么做,但是大部分企业都是这样做的。埋头干活的人得到的真的很少,和摆烂得到的差不多的时候,真的没有向上努力的动力了。
很多企业需要年轻人按照自己的计划去执行,得到的结果不管如何都觉得不满意。不管是最后把事情干成了,还是事情没干成,都觉得与自己的想象相差很远。比如说这个项目以为可以赚到100w,结果发了工资,各种耗材,各种去掉以后只赚到了30w,这个时候,老板觉得自己还是亏了很多,如果手下的员工是更厉害的人,应该可以赚到100w的,结果直接损失了70w,没有如果,更厉害的人凭什么跟着他干,他没这么想,他只觉得都是手下的人不够厉害,让自己赚的少了。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实实在在干活的,他没看到,也觉得这样的人不重要。
那么既然如此,大家为什么要实实在在干活,老板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判断价值,没有一套合理的价值评判的标准,公平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既然如此,那么摆烂,勉强活着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我们总是觉得一次两次不公平不要紧,一两次让一个人受委屈不要紧,大局为重就是要牺牲一些人的利益。
为了大局可以牺牲个人利益,不可以牺牲道义和正义。我们牺牲了老实人的利益,就牺牲了道义,是灭掉了人性善良的灯。
就比如说一个年轻人刚毕业的时候,只有一堆学校的理论知识,没有经验,这个时候愿意不要钱去企业干。企业看到一个免费劳动力也接受了,也许这个过程中年轻人也犯了一些错误,也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好,但是也是付出了劳动,那么该不该有一些回报。
过了一两年,这个人学会了很多东西的,但是领导是不是也会给机会让他表现,是不是愿意为他的成长支付相应的工资。还是觉得这个人是我培养的,这个时候我应该到了收获的时候,当初你什么都不会,是我教会的,我现在是需要摘果子的时候,那么没有工资的年轻人怎么活得下去。
树可以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阳光、雨露,慢慢长大,等着摘果实。人不行啊,人每天都需要衣食住行。
给年轻人一些方向,给年轻人一些支持,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大学生如此普遍,如此高素质的人才,在这个社会上难道没有用武之地吗。当然有,消除掉各种偏见和狭隘的思想,21世纪做农民也不丢人,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农民会比曾经那样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
少一些毁掉年轻人的娱乐项目,现在各种娱乐性质的东西少了以后,让每个人都精神饱满的去工作,去学习,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