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拿死亡当回事,不敬畏生命,那么我们的文明就会完全崩塌。然而现在的很多民间风俗早已变味,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了,都有哪些呢?
农村移风易俗的背景是由于各种风俗乱象所引起的,原本祥和的村庄被有些风俗弄得没有了人情味,有的甚至为了所谓的风俗而风俗,失去了原有的面貌。任何风俗的存在都应该是有益于人们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如果乱了套就有些不伦不类,破坏了原有的本意。目前农村存在最为严重的4大风俗乱象,导致传统文化缺失、人情淡薄、亲情反目,还造成铺张浪费已经居民压力,因而要进行严惩了。
第一、薄养厚葬
生前不尽孝,死后瞎胡闹!说的就是农村很多老人在生前并没有享受到子孙的厚待,死后却成了子孙敛财、展示孝子贤孙的工具,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多孝顺。
然而这些外在的名声不如多伺候老人几天来得实惠。目前在农村“假孝顺”的人真是太多,无论嘴上说的多好,心里想的多美,但是实际上能照看老人几天。很多人只是过年过节给老人塞些钱,买些东西,大多数的人有几个愿意把老人留在身边。
很多人都是借着生活不易之名奔波自己的生活,为儿子、为孙子,难以兼顾自家的老人,殊不知到最后你的儿子、孙子也会这样对你。
不在农村真的很难体会到农村老人养老的不易,身体上的、精神上的都难以得到慰藉,有些老人死亡几天了乃至更久才会被发现,而这些还都是有儿有女的。老人去世后为了名声又风光大葬,美名其曰生前没过上好日子,死后一定要让老人走好。
然而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死一把灰,我活着的时候你能多看看,比啥都强。
第二、白事喜办
丧事本该是亲人去世心痛悲哀的事情,然而现在的农村人越来越不讲究这些,吹拉弹唱样样齐全,乃至艳舞跳得也很欢,真是她在跳、你在“孝”,即便是“喜丧”也不能这么高兴吧?谁都有亲人父母,虽然谁也都有这一天,但是无论父母老人多大都是我们最亲的血脉,当这些人老去我们无能为力,但是该有的哀悼绝对不是喝酒唱歌去欢庆。
第三、天价彩礼
随着男多女少的不断恶化,农村男性青年结婚真的就成为了问题,在农村25岁以后不结婚其实已经是大龄青年,往后的婚恋市场上竞争力将会每况愈下。
而彩礼往往成了相亲乃至结婚的必要条件,并且彩礼的数额每年以阶梯形势上涨,20万已经算是小钱了,30万都不一定能够挡得住,尤其是那些彩礼钱还一分钱都不带回来的,对于男方家庭来说承受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因而中央发文治理天价彩礼,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第四、铺张浪费
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上,讲排面、讲人情,大操大办,看似一时风光,但是风光的背后却是铺张浪费,不仅事主要花大钱,随礼的也不能小气,这样为了吃上一顿必定会大幅度浪费的饭真的有必要吗?最后就是社会资源的消耗。
因而加强农村风俗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在近日就有不少地区开始对这些现象予以整治。
广西乐业县规定,倡导乡(镇)、村屯原则上彩礼不超过6万元,嫁娶双方合办的,宴请人数累计不超过30桌300人、迎亲车队不超过6辆,随礼不超过200元等标准;九江市武宁县实施“1345”工程,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对办理婚丧嫁娶等红白事宜酒席用菜数量、迎亲车辆、乐队数量、礼金金额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
并且做出4大整治,整治高价彩礼,提倡“零彩礼”。整治厚葬薄养,倡导生前尽孝,履行赡养义务,注重精神慰藉。整治大操大,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喜事不办。整治打牌赌博。严厉打击流动赌场、聚众赌博、网络赌博等违法活动。
可以预见,全社会对于农村这些风俗乱象的治理将会是全面的,而肃正文明之风,提倡新风气、新思想、新风俗,这也就是移风易俗的初衷和决心。对于此,我们应该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