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俞敏洪在直播间表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成了利己主义者,说难听一点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于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关注度远远不够,更加关注虚拟空间和同学之间的事情,说大一点就是家国情怀的能力不够。”俞敏洪表示,这是自己的个人感觉,也许判断是错的。
这个问题一度冲上知乎热搜,可是一名怀着家国情怀的曾经少年这样写到:
回想当年,作为村里唯一一个参加高考的桀骜不驯的少年,就像太阳一定会从西方升起,我注定要成为村里的状元。所以,我很膨胀。曾经轻浮的认为,我离治国只有一个部级官职,离资本家只有一个上市公司,离人生赢家只有一个白富美。每年我都关心GDP,我关心的是农业,我关心的是中国足球,我自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家国情怀。我同情敬老院的老人,我去做慰问志愿者,我从来没有拥抱过父母的手,却在镜头下捧起陌生老人的脚;我同情山村孩子的贫困,暑假去远方教书,留下初中没毕业的妈妈,一个人照顾辅导同样贫瘠的侄子;我不能忍受我的同学受苦。我跑去筹款。为了以身作则,我亲自向躺在病床上担心手术费的妈妈要了200元。
今天的我,会问这就是所谓宽广的社会责任感吗?这就是所谓的家国情怀吗?我的心曾是那么的大,但是我自己,我的父母,我的亲人,都会出现在谁的社会责任感中?又会躺在谁的家国情怀里?
我想俞敏洪的原意是要表达,青年应该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从大的视角着眼家国,然后这种利己主义的定义伤害了不少爱着自己小家和国家的年轻人。
在人类的哲学中,本身就伴随探讨“利己”和“社会责任”的问题。中国古代是提倡“克己,复礼”的,但也会告诉你“权责”对等。比如汉朝有本《忠经》里提到过一句话:“是故只承君之法度,行孝悌于其家,服勤稼穑,以供王职,此兆人之忠也。”这里的“兆人”,指的就是“兆民”也就是绝大多数普通人。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就是“遵守法律,在家孝顺父母和睦兄弟,勤恳工作交税服役(古代的赋税徭役制度)就是忠。”在《忠经》这本封建时代的书籍里,也提到当时的皇权士大夫需要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庶民则只需要遵守该做的事。
看看70后,80后,90后,00后,理想主义逐渐褪去,无论于三观或者职场表现,越来越趋向于俞敏洪嘴里的现实利己主义,更多的现实是大多数的普通人,都需要每天为生活奔波劳碌,为一日三餐负重前行,所以“利己”成了生活的本能。
心怀天下是必然的,我们不嘲笑理想主义,但也别自卑于着眼现实。建好自己的小家,拥抱国家大家,无论是用哪种方式,情怀或者是行动,这也是爱国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