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认证行业的发展,ISO三体系认证已成为市场衡量企业资质优劣的权威评价标准之一。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代理机构将其写入到采购文件中,希望可以直接客观地帮助采购人去筛选优质供应商,以保证采购项目顺利履约。当然,ISO三体系认证在政府采购的实践应用中有不少人提出其是否存在对中小企业构成差别待遇或歧视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什么是ISO三体系认证?
首先,我们要先来认识一下ISO三体系认证到底是什么。ISO三体系认证一般是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三个体系基于相关的国家产品质量法、标准法、计量法等法律法规,基于产品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通过建立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工作场所、设备设施、业务项目和有效操作和控制环境影响,实现人员安全、质量保证、环保、客户满意度和企业利益。
二、ISO三体系认证对企业有限制要求吗?
在我国,ISO三体系认证属于自愿性认证,企业只要满足基本条件即可申请,即:1、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或经独立的法人授权的组织;2、按照所申请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3、已经按照文件化的体系运行三个月以上,并在进行认证审核前按照文件的要求进行了至少一次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ISO三体系认证流程示意图
三、ISO三体系认证在政府采购活动是否会构成歧视中小企业问题?
ISO三体系认证在政府采购活动的实践应用中,不时会出现被质疑的情况。质疑的企业认为许多中小企业没有ISO三体系认证证书,很难申请,采购文件中要求有ISO三体系认证证书构成对中小企业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
实际上,三体系认证主要是企业在质量保证、环境影响、安全生产等内控管理上的认可与评定,通过此类认证体现了企业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管控的能力,也体现了企业在品质控制、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管理的规范性,属于各类企业都可以自愿申请的认证。只要与项目需求相关,且又能保持足够的竞争性,要求ISO三体系认证则不构成对中小企业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的问题。
当然,将ISO三体系认证证书设置为资格条件还是评分项,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从国库司的留言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采购人、代理机构是可以根据采购项目的实际情况将ISO三体系认证设置为资格条件或评分项的。政府采购项目要求ISO三体系认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倒逼中小企业通过管理体系认证,改革管理制度,规范品质控制、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温馨提示:目前国内中大型企业基本都建立了完善的ISO管理体系机制,而注重企业发展想要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也都选择了进行ISO管理体系认证。随着ISO三体系认证在各种政府采购以及招投标项目中的应用,一些不注重ISO管理体系认证的中小企业就会在项目的竞争中直接失去竞争优势,错失企业发展机会,慢慢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