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区的博爱道与民族路交口处,有一处潘毓桂旧居。这是一栋造型庄重的中西合璧风格建筑。原来是奉系军阀鲍贵卿的私产,鲍贵卿在建筑设计上有些心得,曾亲自设计并监修了这栋建筑。
这栋建筑坐东面西,中间突出,正门有承重柱支撑,形成门厅,两侧是承重柱撑起的弧形回廊。二层门厅结构与一层相似,三层是阳台,宝葫芦形护栏。屋顶是双坡面,机制红瓦,造型是传统建筑的硬山顶,带有中式风格。建筑为混水墙面,石灰断块,方窗均有石质窗套,饰以雕花。
这栋造型庄重、奢华大气的建筑,也算是意租界老洋楼中的代表了,只是他的旧主人潘毓桂名声实在太臭了!是大名鼎鼎的汉奸。
潘毓桂是河北盐县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其父潘文楼官至知府。潘毓桂曾考中举人,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学习,对于日本颇有好感。回国后受到重用,1923年任国务院参议,津浦铁路局副局长。
潘毓桂的汉奸生涯正式始于三十年代。1935年6月,他伙同石友三、白坚武发动“北平自治”。1935年12月,宋哲元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时,潘毓桂任宋哲元的政务处处长,平津卫戍司令部高等顾问。
七七事变前夕,二十九军制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身为政务处长的潘毓桂利用职务之便偷偷将这份计划泄露给日军。以至于后来南苑失守,二十九军惨败,佟麟阁、赵登禹等高级将领牺牲,日军进一步攻陷平津。
二十九军被迫南撤后,潘毓桂留下善后,并公开投敌,出任伪北平警察局局长,声称,“各位愿意当汉奸的,留在北平,我潘毓桂保护他;不愿意当汉奸的,自己小心。”1938年1月17日,他又任伪天津市长。在天津任职的一年时间里其实并不好过,一方面他需要压制高涨的抗日情绪,一方面还得退避军统和抗日锄奸团的暗杀。
1945年日本投降后,潘毓桂于12月5日在北平被国民党军统局诱捕。其家人四处打点,竟然保住了性命,被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服刑。1961年11月12日,病死狱中。(津286,2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