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阳光的发屋
彭生禄
一天早上,我洗脸的时候,突然发现鬓角的白发有点肆无忌惮了,原本一头的乌发遭到破坏,同时,理发师艺术作品的效果也被打了折扣。其实,鬓角的白发早就有,只是数量很少,可以被黑发遮盖。这次,黑发终于被“近雪者白了”。
现在,称理发为美发,而把美发成为艺术作品,是我朋友晓飞的创意,无论长发还是短发,哪怕是一个小平头,晓飞都当做一次艺术创作来完成。
所以,一个外地人来到这里快三十年了,立业成家、生儿育女,一路走的有声有色,但也颇有感慨。
当初开业的时候,真是家徒四壁,向朋友借了二百元钱,从东家搬两把椅子,从西家抬一张床,将就着成为一个立足之地。
初来乍到,那叫一个坎坷。
一个顾客理完发,说后脖颈疼。咦?怎么回事,无论是使用推子、还是剪子,整个过程都没有任何疏忽。可是顾客不依不饶,那就去医院吧,医生的专业检查更是细致、全面,但还是没看出任何红肿、破皮、擦痕等一丝半点问题。而顾客还是不依不饶,医生便建议住院,做进一步检查。一听说住院,顾客不干,说赔点钱就算了。哦哦,大灰狼的尾巴终于藏不住了,那就报警来处理吧。
年龄只是让人长大,不会让人成熟,学会自我保护的那一刻,就是成熟的瞬间。
有位老太太,她家与理发馆只隔着一条马路,平时晓飞为她剪发是分文不收的。一天,她儿子过来说遇到点事,需要借一百元,晓飞身上恰巧也只有一百元,可他想到的是,既然遇到事情,那就稍稍多拿一点,事情会办得更好。于是,又从旁边地摊借了一百。不曾想,没过几天,突然来了两辆面包车,老太太的那个儿子气势汹汹带着一帮人,要两千元的保护费。面对这样的地痞流氓行为,晓飞丝毫没有退让,该讲理时就讲理,该怒吼时就怒吼,一顿针尖对麦芒之后,这些人没有得到一点便宜,灰溜溜地走了。老太太得知此事,气得哆哆嗦嗦,指着儿子的鼻子大骂“畜生”。网上有句话说的挺好,把事情抗住是本事,把事情翻篇是格局。之后,晓飞依旧免费为老太太剪发,直到老太太去世时,都是晓飞为她整理头发。
他的诚信,换来的是小店一点一点发展,老顾客不断增加,新顾客不断光顾。活儿多了,雇了三、四个徒弟。
邻居是个日杂店,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二话不说,专捡抬冰箱等重活。同时他也多留了一个心眼,特意叮咛这个老板,理发店里几名徒弟的工资,是足额按时发放的,不允许任何人打着理发店的任何名义赊账。但是,每当有员工离职的时候,那个老板总是来清理欠账,又拿不出任何凭证。起初,晓飞看在隔壁邻居面子,就不那么计较。然而,这样的事先后发生了四次,看来,如果再不认真一下,还会有无理的第五次、第六次......果然,隔了一段时间,这个老板又过来清理“欠账”,晓飞和他严肃地理论了一番,才没有了后续。
一天,一个陌生人来到理发店痛哭流涕,从混乱的描述中,渐渐弄明白了大概意思。他是加工彩钢门窗的,被人骗得身无分文,晓飞便收留他住了一个星期。临走的时候,还给塞了二百元钱。但打那以后杳无音信了,晓飞依然无怨无悔,愿他好运。
有一位经常光顾的客人,理完发付了钱,身体突然往一边到,根本接不住找回的钱。晓飞立即抱在怀里,顺势放在椅子上,掐住人中穴。稍稍过了一会,状况虽然略有缓和,但全身的衣服湿透了,他的汗水就像拧毛巾一样,从毛孔里往出冒,而手却十分冰凉。晓飞立即拨打了120,然后从他身上找出手机,划过一长溜联系人,现出一个称谓时,直觉感到就是这位顾客的妻子。电话拨通了,确实没错。这样,突发的病情,得到及时抢救,一个人保住了健康,一个家庭保全了完整。
一个邻居的全家,都是这里的顾客,后来,这家邻居搬的很远,他妈妈患病也影响了行动,但到了该理发的时候,儿子骑着摩托带着老妈就来了。
理发店是一个小小的社会舞台,能切身感受到人生百味,世态
炎凉,喜怒哀乐。同时,也是一个大窗口,看到了社会的发展。原来很窄的街巷,变成了双向六车道;曾经以土坯建筑居多的简陋房子,变成了高层小区。看着这些,他很开心,每天早晨到公园健身,接着回到店里开始忙活,关门后再练几笔书法,或尝试着爬几页格子,因为很多亲身的经历总有一吐为快的愿望。文章被《知彼》采用,他得到极大鼓舞,兴致更浓了,信心更足了。
店里墙上挂着三幅字画,都是朋友根据他的为人所写,其中一幅写道“虽为毛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经过几年的接触,我对这句话也能有一些会意。
他的家乡曾是上党战役的战场,难怪总是充满活力,充满正能量。
发屋不是很大,但始终干净整洁,充满阳光。
作者简介
彭生禄,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诗协会员,曾任企业报、企业期刊编辑,作品散见于纸媒、网络媒体等。文静内敛,不张扬,谦逊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