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容从殿选时就已经表露了她很会“装可怜”的点,比如夏冬春为难她的时候,她就有故意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摆出一副可怜相,任由夏冬春奚落。
人家想打你一巴掌,你还主动把脸送上去。之前我有些看不懂为什么她要这样,何至如此卑微到尘埃里呀?
这几周以来,我接了几个付费咨询,加上中秋节和一些老熟人聊了聊天,在连续和不同的人交流过后,我发现一件事:有的人是甘愿待在自己的自卑漩涡中,有的人则拼命想要突破、成长。
紧接着昨天下午推送富察贵人的文章后,有个读者评论问:“突破认知是一种成长,但这种成长极其惨烈。有时候真的不清楚,到底是不断成长的人幸福,还是一直在圈子里的人幸福。”
于是,这又引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甘愿待在自己的牢笼里呢?只是因为意识不到么?
直到今天上午和一个好友见面聊天,无意中她聊起来自己过去那些年的突破以及很有对比性地聊到了一个身边人不成长的经历。
这让我一下子意识到:有的人甘愿待在牢笼里,是因为这部分人接受了待在牢笼里带给他们的好处。
是的,虽然我们都说自卑、自我价值感低不好,要自信、要有自我意识。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抱着自卑的心态在生活和工作,很难改变,是因为自卑这种心态或者说这种状态带给了他们好处。
就拿安陵容举例来说。
首先,在人际交往方面,可怜、或者说装可怜是他们使用的一种道德筹码。
我前面分析过安比槐出事暴露了安陵容的有毒朋友属性(点这里复习),一看到眉庄和甄嬛就先下跪哭喊着“姐姐救命”,什么事都没说,就先把自己的可怜卑微姿态摆出来了。
安陵容从下跪哭诉到后面循序渐进引出让眉庄写一封家书给她爹,整个过程就是在变相地积累道德筹码:你看我都已经这么可怜了,你怎么忍心拒绝给我帮助啊,你只要写一封家书就行,这么简单的事你都不能办么?
为什么先示弱摆可怜相呢?是为了逼迫对方无法拒绝,必须答应。
这与很多人在生活工作中使用的道德筹码先发制人的方式一样。
比如我妈想让我爸刷碗的时候,她不会直接表达诉求说“我很累了,你去刷刷碗吧”,她会说:“你看我在外干活累了一天了,你也不知道体谅心疼,你就不能去把碗刷了吗?“
「我在外干活累了一天了」这就是我妈先发制人拿出来的道德筹码,你看我很累了,你要是拒绝刷碗就是不体谅我,就是你狠心:这就是我妈的逻辑。
所以我之前写安陵容这种朋友有毒,是觉得她就是在用自己的可怜楚楚的样子在算计眉庄和甄嬛:我都这么可怜了,你们要是不帮我,你们就太狠心了,太不够朋友了。
这回一梳理,从根源上理顺了安陵容的这种行为逻辑。
甄嬛前期就一直被安陵容的这种可怜所迷惑,帮了安陵容很多。
其次,从自我成长方面, 自卑、自我价值感低,可以让她避免去接受期待和现实的落差,也可以让自己心安理得地不努力。
有个细节,宝娟劝说安陵容主动去争宠:“奴婢觉得靠旁人不如靠自己,小主想为大人和夫人争气,不如自己得宠,扬眉吐气,来得更痛快。”
安陵容是怎么回答的呢,她说:“我既没那么本事,也没那个机会。”直接就从源头把自己的路给封死了,说自己没本事,也没机会,本质就是不能接受努力过后的失败,所以就压根不努力。
这就像很多人在职场里看着别人做成了某件事,心里明明很向往很羡慕,但转头就会找理由说自己没有做成那事的条件,比如没人家有人脉,没人家有经验之类的。
之所以这样就是把自己的不作为、不能接受失败合理化,让自己心里舒服。
而后来封妃后,安陵容明明很不爽鹂妃这个名字,也很不爽皇后不让她参加封妃的典礼,可是因为她没有表达不满和失望的机会,也不可能和皇后发生冲突和对抗。
于是她就用自我否定来消解这种内心的痛苦,她说:“原是我不配。”这个逻辑翻译一下就是:我没有得到合理的对待,那是因为我不配得到合理的对待,我不能生气,我得接受。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人在生活中职场中遭遇不公平对待的时候,会选择逆来顺受。
因为害怕对抗和冲突,所以就后退一步,自我打压,用以实现局面的稳定和平。
在感情、两性关系方面,众所周知,这种自卑感无非就是做小伏低那一套,安陵容在皇帝面前就是处处示弱,完全顺着皇帝,给皇帝提供绝对的掌控感和情绪价值。这个不用细说,大家都懂。
最后我想说的是:
自卑、示弱是一部分人想要摆脱的特质,因为这部分人意识并感受到了自卑带来的深层痛苦;与此同时,一些人不愿摆脱、或者说无法摆脱自卑等特质,因为这部分人已经发展到享受自卑等特质带给他的好处的那种模式了。
就拿安陵容来说,楚楚可怜、自动退到最低的位置上去,俨然成了她在后宫的一种生存手段。
如果搁在以前,身边人来问此类困惑时,我一定会说:要多读书,多思考,提升自我觉知,哪怕是很慢很难,也要自我突破一下。
如今,遇到身边人聊这类问题时,尤其是当我清晰地感觉到那个人就像开进了思维环岛一样不愿意绕出来时,我会保持沉默。
而且,过去几周的经历让我意识到,这从根源上讲,还是一个人愿不愿意走出自己的牢笼的问题。
想走出来的人,都已经在聊感受和体验,甚至聊方法了;不想走出来的人,就是车轱辘话反复说,吐槽或者抱怨罢了。
所以,如果你是想走出来的那部分人,那么我想跟你说:“请保持信心,你不是一个人,我们挣扎、痛苦、撕扯,但最终一定会升云坠泥,见到另一番人生景象”;
如果你是不想走出来的那部分人,那么我想跟你说:“你也不是一个人,人生就是一场求仁得仁,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好。”
这道题没有对错,无非就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希望你遵从内心觉知,做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