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打匈奴为什么从来不迷路

2022年10月02日20:21:33 资讯 1426


霍去病打匈奴为什么从来不迷路 - 天天要闻

霍去病

“丹田自带GPS导航雷达”,这个是我在网上看到过最搞笑的回答。这几年霍去病的伟大,从之前大家对于他军事能力的关注,慢慢转移到了他每次对于匈奴的作战,都能在茫茫草原大漠中做到精确定位这事上面去了。

的确,对于我们这些出门不开手机导航就寸步难行的人来说,霍去病这位2000多年前的人物能做到这份上,实在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毕竟历史不是玄幻小说,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有着非常朴素的客观原理的。

霍去病之所以能不迷路,首先,西汉虽然没有手机导航,但是打仗时一般有人形向导。比如那个课本里出使西域张骞,手无缚鸡之力的他,能够借军功被封为“博望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多次担任了向导一职位。不过人形导航也有拉垮的时候,即使是张侯爷,他也有过迷路的经历。

霍去病打匈奴为什么从来不迷路 - 天天要闻

所以,就必须说到第二点,霍去病的队伍里不但有向导,还有大量匈奴本地人的存在,和卫青等其他人手下被封爵的骨干大多为汉人不同,霍去病的下属中,比如“宜冠候”高不识、“辉渠候”仆多,原来都是匈奴那边的。不避讳“华夷有别”的传统思想,善于、敢于使用大量有匈奴背景的将官士兵,使得霍去病无论是在对于地形,还是对敌人的了解程度上,都比其他人更胜一筹。

其三、就要归功于科技了。西汉时期的司南车是一种较为原始,但也能像后世指南针那样起到一定辨别方向作用的工具。引用《中国战术史》一书中的话,就是在汉匈百年大战中,司南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最后就是古之为将者,一般都要掌握一些基础的天文地理知识,比如怎么依靠天上的星星来辨别方向。

说完这以上几点,是不是觉得霍去病不迷路这个事儿就没那么玄乎了呢?但有人可能还是会觉得,好像除了手下匈奴人多的这个要素外,其他那几方面别的将领也都能具备,为啥就霍去病并不迷路呢?

霍去病打匈奴为什么从来不迷路 - 天天要闻

其实,当时的那些将领迷路的情况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多。就算李广这种,被段子各种嘲笑为路盲的,几十年跟匈奴作战中也就迷路过一次,原因还是因为向导弄丢了,这并不是常态。

这里有个重点,你光不迷路没有用,关键是撞到了敌军你还得打得过。一样是没迷路,李陵5000步骑兵被几乎全歼,李广利三万骑兵没了两万,再到公孙敖,也几乎是全军覆没的下场。只有霍去病能打赢,这不迷路才变得有价值。

所以,我一直觉得这几年的话题方向真的有点跑偏了,霍去病的强,不迷路只是一方面,但能打才是核心,而这两点还还都不是他最牛的地方。

霍去病的伟大之处还是在于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打法和思路。在卫青和霍去病之前,从战国到秦汉,对于北方势力,中原王朝大多以防御为主,就算出门反击也不会跑太远。在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的情况下,霍去病凭借一己之力开创了以闪电战形式,长驱之入、以战养战的深入敌后打法。不但中原人没见过,就是匈奴人也一下子懵了,原来还有这么玩的,都跑我家里来了。

霍去病打匈奴为什么从来不迷路 - 天天要闻

别看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改变,人类历史上的很多领域,就是因为一层薄薄的窗户纸没能戳破,从而多少年来止步不前。而霍去病这种拨开云雾见阳光的打法,也让后世名将纷纷借鉴。东汉初年窦宪如此,魏晋时期闪击柔然拓跋焘如此,唐初带着3000骑兵出塞千里,大破突厥李靖也是如此。

为什么我们说华夏民族最大的财富就是我们悠久的历史呢?就是因为,在各个领域都有像霍去病这样的先行者,还有无数在前人基础上优化改良的传承者,才让我们的文化如此绚烂,如此多彩。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