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严把花种进新的盆子里之后,才过了一两天,就发现这是一场悲剧。树叶渐渐蔫了,并且很快枯黄,卷成卷,四五天就完全掉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就在老严认为这一株花会死掉,并且计划观察两天就拿到楼下扔进垃圾桶之后,有一天忽然发现,树枝的颜色还是灰绿色的,并没有改变,而且长出了新的叶苞。老严一下子明白过来,前一段时间树叶的枯萎和掉落并不是死亡,而是一种生存的调节。
因为很多根都断了,吸取的养分自然就少,为了保住生命,桑叶牡丹不再要树叶,只保持枝条的生命,通过这种方式先把根长出来,能够吸取足够养分的时候再生长叶子。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或者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宇宙逻辑。这种逻辑大致可以概括为:在获得减少的情况之下,必须要有所舍弃,才能让生命继续延续下去。而通过一段时间的蛰伏,不断寻索获得的道路,当获得的来源增加之后,重新回到正常状态。
老严这些年研究中华上古文明,发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在中华文明的发源阶段,一些基本的逻辑,或者说哲学思想,是跟宇宙的变化有关的,是对自然的深度洞悉而得出来的,而不像某些教科书说的,经过劳动人民一代一代的努力思考而得出来的。这些哲学思想包括循环理论、八卦理论和中医理论。以中医为例,基本理论是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有着自成体系的运转方法,这些运转包括气穴、经络、血液等。这些理论到了今天,我们仅仅知道现象,而不清楚原理了。这是因为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减弱了,已经步入伏羲女娲时代了。
再比如循环理论。古老的哲学认为循环是万事万物运行的基本方式,而这个循环又包括多种形式,比如时间上的循环、空间上的循环、层级上的循环等等,这些都是宇宙运行的真谛。比如层级上的循环,世间万物,当放大到一定的等级的时候,就会呈现相同的构造。比如一个宇宙,放大到了一定的等级,就会看到基本成圆形的众星互相作用、各自自转和公转的状态。而把这些星球放大到一定等级,比如放大到分子等级,可以看到分子之间的结构,就像宇宙星球之间的结构一样,互相作用,并且各自自转和公转。
这些古老的理论,催生了一门学科,叫做易学,这是专门讲述发展变化的规律的学说,当然今天的人们只知道易学的研究内涵,却已经不知道具体的发展变化方式和规律。当然今天的人们不理解并不是说古老的哲学是错的。这种发展变化的学说,是宇宙逻辑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理论指导。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人很早就开始研究人生、社会、国家。诸子百家,无一不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产生,虽然研究的领域可能不一样。比如道家偏重于人性,儒家偏重于社会,法家偏重于国家,农家偏重于生存,兵家只研究行军打仗,阴阳家只研究事物运行规律等等。总体来说,研究社会多于研究自然,研究政治多于研究个体。
但是这些古老的哲学既然是万事万物运行的基本理论,那就难免会涉及到对个体的研究。比如儒家虽然偏重于社会,但是也包括了很多个人修养的理论,而且这些理论也明确体现出上古哲学的思想。比如孟子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就是对人生循环中的不同阶段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出于疫情影响中的我们来说,这样的意见更加重要。
人本身就是一个宇宙,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循环。循环的所有阶段,不可避免都会受到外力的作用。这些外力有时候影响甚微,有时候的影响是促进循环的,有时候又是阻挠循环的。而当受到阻挠的时候,就是人生中“穷”的时候。穷这个汉字的本意,不仅仅是物质的缺乏,还包括对前途的茫然,对社会的无所适从,对亲友和家人生活停顿的焦心如焚,当然有时候也包括对国家和社会的失望,对无法履行责任的自责,等等,也就是像今天的人们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状态。
独,是这时候应有的状态。减少交游,减少社会来往,减少饭局,减少攀比,这其实是一种深度节约状态,让自己的财务流水变到最细,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这种局面有时候可能会让人心寒,让人觉得难以忍受,但这是循环的必然阶段。如果破坏了这个规律,很多时候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这就像天体运行之中,如果一个星球忽然改变轨道,造成的破坏是天崩地裂的。
善,一般认为是道德修养。这是有佐证的。古人云,至上立功,其下立言,其下立德。古代的人们向往对外攻城略地,开疆拓土,守轮台,斩楼兰,直捣黄龙,对内安定社禝,饮食北民,博得个升官加爵,封妻荫子。这就是立功。但是能达到这样的成就,一个朝廷也没几个人。所以退而求其次,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观点,指导这个世界,传颂万世千秋。如果这一点也做不好,那就只好立德了,就是注重个人修养,不给国家和人民添乱,成为远远近近的楷模。
立德,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在困顿的状态之下,洁身自好,给社会留下好印象。当然并不是安于现状,立德的目的是取得社会的认同,为自己创造再次奋发的环境。孔子云: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中国古代人很多在官场上碰壁的人,都选择隐居山林。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隐居并不是终极目的。隐居的目的在于修炼自身,除了才能方面,便是道德方面。所以隐士都被认为品德高尚。最终目的还是有朝一日东山再起,而道德修炼就是为自己的东山再起铺路。
老严的老家在四川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在老家有一个石屋,这就是古代一个人隐居的地方。可能因为有大量的时间,所以这个隐士在石壁上刻了很多诗句。原文是不记得了,但这些诗句的主要意思记得很清楚,那就是希望得到朝廷的认可,重新被召唤出山。
所以被疫情影响到生活的我们,维护自身的形象非常重要。要让人认可我们的道德,认同我们的人格。切切不可以摆烂。人生一季草,三起三伏不到老,如果因为疫情的影响而摆烂,那是主动断绝自己的崛起之路,换句话说叫自寻死路。
善不仅限于道德修养。我们减少了一部分社会交往之后,就增加了一些能够自我把握的时间,这是难得的思考和学习的机会。这种思考和学习,结果可能是给我们增加社会竞争的能力,或者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至不济,也会在你调整过来之后,在恢复的社会交往中增加你的谈资,树立你的新形象。
当然,善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善待自己。虽然生活可能会清苦一点,心情可能会郁闷一点,但都别忘了伟人说的这句话:“体者,载知识之舟而寓道德之舍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借酒浇愁固然不可取,任由身体发胖也不是好方法。对身体的调节和锻炼,保持健康和活力,是渡过低潮的必由之路。
善还有保持心境平和的意思。低潮总会有的,自怨自艾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乐观,幽默,不仅能保持个人的心情,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宰相肚里能撑船”,胸怀是渡过难关的重要保障。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出将入相的,能够历经挫折而最终有所建树的,无一不是胸怀广阔之人。我们不一定有出将入相的梦想,不一定有安邦定国的岗位,但是宽广的胸怀依然不无裨益。宽广胸怀的前提是承认别人,尊重别人,荀子说的“以仁心学,以学心听,以公心辨”,是修炼胸怀的方法。
人生在某些时候不得不具备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举措。这本来是自然界的一种本能,就像老严家的桑叶牡丹,为了活下去,不得不牺牲树叶。如果一点也舍不得,让树叶继续生长下去,那最终的结果就是枯萎和死亡,而且不可逆。而我们的老祖宗从宇宙和自然得出的哲学思想,经过了成千万年的检验,被上亿万的人遵守,一定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最后,老严对本文的读者说一声: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