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这本书叫《第三选择》,作者是史蒂芬·柯维。他之前写过《
那什么是第三选择呢?第一选择就是我打败你。第二选择就是我选择逃避或是你打败我。而第三选择就是我们共同找到一个解决方案,然后这个解决方案对我们两个都有好处。第三选择的核心是创造力,它来自我们双方愿意一起创造,比如这边有一个苹果,那我们两个怎么分?一人一半?那我们两个都少了,本来我是一个的。有一个小姑娘说得很好,就是我们两个一起把苹果种到地里,等苹果树长大了,苹果树上的苹果我们一人一半。
那怎么才能实现这个第三选择呢?老外喜欢把一件事情标准化来处理,按照一定的步骤。首先他说第一步就是思维模式-看到自己。什么叫看到自己?可以这么理解,就是你现在是你自己的主人翁嘛?或者说掌控你的这个人是你自己还是你的情绪?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掌控我们自己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我们的情绪。比如别人伤害了你一下,你就要报复一下。所以在这个时刻你没有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有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独一无二的个体。法国大文豪雨果,在英法联军入侵到圆明园把它烧了的时候,有一个军官是雨果的好朋友,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这次没来亏大了,我们抢了无数的好东西,遍地黄金,很多东西拿不回来就给扔了,我们找了很多好货,回头给你送两个。
法国人抢劫了中国,然后很高兴地和雨果说,这次他们国家发达了。但是雨果说,我为你们感到耻辱,这是法兰西历史上黑暗的一夜,我希望你们把东西还回去,然后给别人道歉,这是抢盗行径。雨果这叫独立人格,他没有因为自己是法国人就想我们赚到了,他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所以当我们能够到看到自己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提醒自己,无论何时何地,你自己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力。
所以当你说我没有办法的时候,我是被逼的,我没得选。其实这是你自己逃避,消极的情绪。这也是无良症的表现,无良症就是他做任何坏事,都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为什么很多人不能达成自己的第三选择?你觉得没办法,这事我要不赢,我就丢人等等这些,其实是因为你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如果你能再往前一步,你就能得到一个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你的自尊来自你的内心。你评价自己,你知道自己是个好人,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算别人瞧不起我又能怎样,这对我没有影响。这样你就不容易被激怒。所以找到自己是很难的,你要一直提醒自己说这此刻是不是自己的选择?还是在自己的情绪下做出的选择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做出的选择。
然后说下第二步,就是我看到你,因为第一步是我看到我自己。而这一步我看到你是什么意思?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就已经给对方下了定义贴了标签,比如这个人好吃懒做,那个人是个花花公子等等,这些标签都包含了仇恨和偏见。当你无法感知到对方和你一样是个人的时候,你永远不会想和他一起探索第三选择。
接下来第三步是我找到你。就是你在把对方当人,而对方是不是也把你当人?因为如果你想和对方协商,而对方是防卫状态你怎么办。所以我找到你的意思就是我用简单的几句话让对方情绪缓和,能够让对方变成一个正常人而不是一个刺猬。这时候你需要说一句话,就是如果你不同意,那我要听听你的想法,邀请对方开始和你沟通并采取切实的行动。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倾听对方,而不是反驳和争辩。
下面说下第四步,叫做我和你协同。我和你协同是一个邀请,邀请对方一起参与进来,来一起想一个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到攻击循环中,这一步有一个好的工具叫头脑风暴。在头脑风暴中可以提出任意的想法,任何想法都可以,然后把它们都记下来,在这一步中,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可以找到第三选择。
在创造协同中,我们有四个步骤,第一步叫询问,问对方。你要学会问对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愿意去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这是一个革命性的问题,可以解决对方的防御,让对方和你一起来探索解决方案。
第二步就是界定,什么叫界定?如果双方讨论更好,你认为更好的条件是什么,你要达到的底线是什么?
第三步叫创造,那创造什么呢?头脑风暴,双方共同努力去探索和创造一个可以达成界定的条件的选择。最后一步就是达成。当形成正真的第三选择时,协同各方群情激奋,这时候就达成了协同。
这里讲了一个案例,如果有一个女上司在办公室,冲进来一个男孩说,你得给我涨工资,不涨我就走了。那么这时候领导应该怎么办?如果你拒绝,那么就是你赢了,而他可能会立马辞职。而你同意的话,那么他是不是有可能还会来第二次第三次,这时候领导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你能不能多告诉我一些事情?所以此时令对方情绪缓和,你应该这样说,我知道你压力大,你愿不愿意和我说说你现在的情况?最后员工讲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工作情况已及客户情况。然后领导帮助员工进行了客户分析,并委派员工负责更多的客户。员工感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并看到了工作的希望,而自己也提高了收入,而这家公司并有损失,而且还提升了员工能力,收获了更多的客户。
最后讲了一个升华的部分就是第三选择的人生。史蒂芬·柯维说,很多人生活只有两种模式,第一种就是度假模式,度假了什么事都不管,谁都别理我,然后到了周一就是工作模式,我又要苦兮兮的搬砖了。史蒂芬·柯维说了其实你可以开启第三选择,叫做享受人生。什么叫享受人生,就是你不要区分你现在是工作还是休息,你就享受就行了,比如此时你在休息,躺在床上看电视,那么你就享受此刻就好了,不要想着我还有什么工作没干完;在你工作的时候,比如你在写代码,你也就享受就行了,不被别人打扰,安安静静的码着自己的代码,看到自己如此优雅的代码心情很好。
一个人笨蛋就是干什么事埋怨什么事,一个人开心就干什么都开心,不是有句话叫你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每一天。如果此时你航班延误,你就想哎呀,不用那么赶了,我在机场喝杯咖啡看看新闻,享受此刻。这里史蒂芬·柯维说你得有个愿景,就是给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永久的使命。比如励志要成为你专业领域的大V,那么你就立刻行动起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朝着这个目标去走,你就会原来越喜欢你每天做的事情。
最后总结下,其实第三选择和我们之前看的很多书的中的内容都不谋而合,这也应征了书读多了,最后都通了,最后愿大家多读书,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