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天晚上,我们家失窃,被盗走了两袋面粉和一些花椒。盗贼是谁,无从得知,但可以设想,今天我把两袋面粉摆在这个盗贼面前,一分钱不要,送给他,让他扛回家,估计他也嫌重,嫌不值钱,根本不会要。
但这是在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二三十年,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盗贼也不知“升级换代”多少次了。而“灯塔”美国,很多人来这里之前,根本想象不出这里盗贼横行,而且连一个饼子一瓶水都偷。
几年前我们来美国后的第一个月就遇到这样的事情。那天要去美国这边的一位教授家聚会,我们买了两桶果汁,在公寓楼下等开车接我们的朋友。朋友打电话说需要15分钟左右才能到,我们便上楼去下洗手间。果汁这么廉价的东西,又不是电脑、手机,就没在意,放在楼管办公室外的窗台上,没想到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我们下来后,果汁竟不翼而飞。
后来跟国内的朋友聊这件事,国内的朋友无一例外跟我一样对这样的事情表示不可理解,大家都觉得,你就是在大街上放两瓶果汁,我也不会捡啊。一来捡这种东西觉得“掉价”,没面子,二来也怕这陌生人的饮料不干净啊。
但如果你在美国大街上放两瓶饮料,不一会儿,就不见了。这种实验可以反复做,百试不爽。这才是灯塔光芒后面真实的美国。
跟我在美国同一个城市的一位华人朋友在一家中餐馆打过几个月短工。他刚去的时候,同事阿姨就跟他说,千万小心,别弄丢了。他当时没在意,觉得就是“老油条”在吓唬他一个新来的。被偷饮料毕竟是柜台里的商品,餐馆里刚出锅的一碗汤面难道也会有人偷?
还真是,说什么来什么,他上班没几天就真的遇上了这么一遭。有位顾客要了碗米线,要打包带走,等米线做好打包好,刚放到取餐台,他还在找对应的号牌准备按取餐码的时候,旁边忽然冒出一人,拿了米线就跑,待他抬头看时,竟已消失在人群中不见了。
他的这种经历又给我上了一课。偷吃食的这种事即使在我小时国内西北农村还很贫穷的时候都没见过,见过的只在一些古装电影电视剧里,没想到来到世界第一强国,我竟“穿越”了。
前不久,在美国省吃俭用了好几年的媳妇终于下决心给自己买双上档次的鞋子,谁成想,快递已经签收,鞋子却不知在哪儿。打电话给卖家,卖家让找快递公司;打电话给快递公司,快递公司说已签收,在你们公寓里找吧;继续打电话给公寓管理员,公寓管理员说他们已经贴了告示,所以他们没有责任。
公寓里张贴的告示(图源:笔者自摄)
几日后太太在公寓门口碰到同住这所公寓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攀谈起来才知道,这位留学生也在公寓里丢过东西,而且还是很重要的笔记本电脑。她报了警,警察来后很快就找到了窃贼,就是住在这所公寓里扎着小辫子的一个黑人男子。有意思的是,没过两天,我们又迎面碰上了这个窃贼,他还住在这所公寓里。
我们的遭遇只对没有在美国长期生活过的人是新鲜的,在这里待久了,大家也就都习惯了,而且华人圈中崇美、媚美的风气多年来一直是主流,这种盗窃横行的事情是比较少被提起的。而事实上,各有关方面的公开数据也都指向了美国的偷窃成风。
美国联邦调查局曾经发布过一份《统一犯罪报告》(UCR Publications),其中提到美国2016年财产犯罪案件总数是7919035起,在这当中,入室盗窃案件占比为71.2%,普通盗窃案件占比为19.1%,机动车盗窃案件占比为9.7%。美国每万人财产犯罪案件为245.08起。作为对比,中国同期每万人财产犯罪案件为47.66起,只有美国的约五分之一。
另据美国司法部的统计,美国每25.7秒就发生一起盗窃案件,每天发生的盗窃案超过3300起,美国每年有超过250万人成为入室盗窃案的受害者。2018年,美国盗窃案造成的财产损失约为34亿美元。
美国这么多的盗窃案一般认为是因为美国贫富分化、过高的基尼系数造成的,不过刘宏斌、高雨潮2018年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文章《当前我国盗窃犯罪研究》中关于国别对比研究的部分指出:“单纯以贫富差距和收入状况来解释国别间的盗窃犯罪变化差异,说服力不强,甚至可能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正如俗语所说:贫困不是犯罪的理由。影响盗窃犯罪的因素可能更在于社会文化。”
美国人从小偷小摸到大偷大抢,再到持枪抢劫行凶,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着。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了解了美国的枪击案,了解了美国的抢劫案件真实存在,但对于偷窃这样的事情,一些人还不愿意相信。
但我们的真实经历就是如此,权威的数据也就是如此,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会看到一个更真实的美国,一个更真实的世界。当你全面了解了这个世界的真相,你就不能不成为一个中国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