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月嫂华姐——她踏上南下的火车,身后是那个14岁的少年

2022年10月01日03:26:21 资讯 1311

采访开始前,华姐有点紧张,询问了我们好几个问题“我有点不善表达,会不会说不好?”、“这个要是没说好的话,能重新录吗?”、“你们的采访提纲能给我看一下吗?”她对自己做的事情,很认真。

在来到家嘉之前,35岁的胡成华最重要的身份,是一个14岁少年的母亲。

胡成华来自辽宁抚顺,一个靠“麻辣拌”在吃货们心里占据一席之地的城市。这个吃着麻辣拌长大的姑娘,在21岁那年,决定嫁给她同样热烈滚烫的爱情。在全国范围内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程度最好的东北地区,这个结婚年纪在80后一代人中算是比较早的。但为了爱情,她奋不顾身,没什么能动摇她,刻在骨子里的坚定与勇敢,从那时起便初露端倪。

人生百态:月嫂华姐——她踏上南下的火车,身后是那个14岁的少年 - 天天要闻

而这份爱情也很快给了她回报——一个可爱的小男孩。

关于自己做新手妈妈的时期,华姐给了三个字的总结——“不靠谱”。这份“不靠谱”,既来源于当时育婴知识普及程度不高,也来自于当时那个年纪难免的稚嫩与生涩。即便如此,由于女人的天性和对孩子的爱,她欣然接受了“母亲”这个身份并为此付出,甘之如饴。

或许每一个做了父母的人都有过这样一种念想:

孩子呱呱坠地、嗷嗷待哺的时候——“坚持坚持,等孩子上学了就轻松了”;

孩子在学校需要每天接送辅导课业的时候——“坚持坚持,现在是打基础的时候,等孩子上了中学就轻松了”;

孩子上了中学,中高考的升学压力来势汹汹的时候——“坚持坚持,迈过这最后一道坎,孩子上了大学就不用管他了。”

孩子上了大学以后,要供完大学;孩子大学毕业以后,要支撑孩子度过待业、择业期;孩子就业以后,要为孩子成家准备启动资金;孩子有了孩子以后,要帮他们带娃……

人生百态:月嫂华姐——她踏上南下的火车,身后是那个14岁的少年 - 天天要闻

小编采访过一个身价不菲的商人,已是年近古稀,却还要考虑一年级的孙子以后要上哪一所大学,并且已经开始每年专门调配一笔钱做孙子将来大学的教育资金。

我们总想着“等到……时候就解放了”,而这条路,似乎总也看不见头,哪怕让人心甘情愿。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父母们,就在这样的宿命里,坚持着,轮回着。

人生百态:月嫂华姐——她踏上南下的火车,身后是那个14岁的少年 - 天天要闻

岁月一晃14载,前10年,胡成华一直在做全职妈妈,把所有心血用来陪伴孩子成长,而后,她逐渐开始重新找寻定义自己个人价值的方式。在孩子上初中的这一年,胡成华选择只身一人南下,成为一名“北漂妈妈”。她敏感地察觉到了月嫂行业的巨大前景,一方面是为了证明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个人专业技能,于是经过慎重的比较,她最后选择了来到家嘉。

毫不意外的,这一决定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一面是刚上初中进入叛逆期的儿子,一面是举目无亲的北京,“北漂”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安全、稳妥的决定。然而,这一切质疑的声音,都没能阻止胡成华进京的脚步。对待事业和爱情,她抱有着同样的态度——“我是一个做了决定,就几乎不会被动摇的人”。那一刻她眼神里的坚定,仿若14年前,那个奋不顾身嫁给爱情的21岁少女。

人生百态:月嫂华姐——她踏上南下的火车,身后是那个14岁的少年 - 天天要闻

来自其他人的反对还好说,但来自孩子的抱怨,总会成为大多数母亲的软肋。谈及孩子,她的神色变得柔软,但没有动摇,她说,她只能安慰孩子妈妈是在为他做榜样。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或许,这个14岁的少年,会在未来长大后的某一天,理解胡成华此刻作为一个母亲的隐忍与苦心。

没人规定这天下的父母只能是一种样子:有人全职带娃,穿梭于各个辅导班,每天陪孩子点灯熬油到深夜;有人商海沉浮觥筹交错,在人心权术间小心游走,只为孩子一生高枕衣食无忧;还有人,选择背井离乡,忍受孤独与离愁,为了生活而努力,身体力行地成为孩子的榜样。

人生百态:月嫂华姐——她踏上南下的火车,身后是那个14岁的少年 - 天天要闻

采访后期,胡成华已然没了备采时的拘谨与局促,她条理清晰的向我们阐述着她选择月嫂这一职业的动机、选择家嘉的原因、她对事业的规划和对人生的期待。或许她不爱表达,但她却从未停止思考,并且一旦决定,就排除一切干扰,朝自己选择的方向坚定不移的行进。

令人欣慰的是,华姐告诉我们,她现在几乎每天都会和家人联系,感情并没有受到破坏性的影响,公公婆婆也暂时接过了照看孩子的重担。家人就是这样,嘴里抱怨着你一切看似冒险的决定,手上还是为你整理着远行的行囊。人生这条路上雨雪不断,家人就是与我们共撑一把伞的人,也许偶尔会因距离太近带来不适,但在风雪来时,我们依然相偎取暖。

我们相信也祝愿,华姐可以凭借她的决断力与执行力,在未来证明自己的选择,在家政行业大放异彩,遇见未知的自己。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