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这门语言,愿我的孩子能用它面对世界”

2022年09月28日20:38:45 资讯 1356

“建立数字时代的协作不仅发生在同辈之间,它还是跨越世代的。创意会在一代又一代的创新者之间传递。”


——[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

《创新者》


“编程这门语言,愿我的孩子能用它面对世界” - 天天要闻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历史,要从 200 年前说起。


故事要从一位女性讲起——埃达·洛夫莱斯,出生于 1815 年 ,她的父亲是 19 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为了调和她身上的浪漫气质,她的母亲从小坚持让她学习逻辑、数学和机械等当时对女性属于禁区的学科。


埃达成为了成就卓著的数学家,创建了计算机程序中的基本元素 - 循环和子程序概念。


在1842年与1843年期间,埃达花了9个月的时间翻译意大利数学家路易吉·米那比亚讲述查尔斯·巴贝奇计算机分析机的论文。在译文后面,她增加了许多注释,详细说明用该机器计算伯努利数的方法,那被认为是最早的计算机编程,而埃达也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


埃达的文章创造出许多巴贝奇也未曾提到的新构想,她曾经预言道:“这个机器未来可以用来排版、编曲或是各种更复杂的用途。”


1940 年代,艾伦·图灵(Alan Turing)受到埃达的启发,开始研制第一台现代计算机。为了纪念埃达,每年 10 月的第二个星期二被定为“埃达日”,以纪念历史上所有被遗忘或忽视的女性。


200 多年后的今天,无数程序员们用编程这门语言重构着我们身处的世界,幸运的是,在当下这个技术世界里,工作无关性别。



就如埃达在那篇著名的论文中所语言的:“一种新的,广泛的,强大的语言被开发出来,未来将会用于分析,运用它的力量,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服务于人类,比迄今为止所有的手段都更有效。因此,不仅精神和物质,而且数学世界中的理论和实践都将更加密切,更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本期人间像素,三位微信团队女性程序员与我们分享了她们的职场故事,身处技术的最前沿,她们写下的每一行的代码每天都会被执行百亿次,她们的工作支撑着数亿微信用户每天的视频通话等服务。她们的职业生涯如何走到今天,在各自的岗位上度过哪些低谷与高光,又是如何将创造力传递给下一代?


以下是她们的故事。



“科技给了男女公平竞争的舞台”

徐淼之

腾讯专家研究员

成为程序员 18 年


在视频技术这件事上,徐淼之已经深耕了 18 年时间,从来没有动摇过。


大学本科做毕业设计时,徐淼之就加入了由高文院士牵头的、国内视频编码领域最著名的 JDL 实验室里从事视频编码技术研究,研究生毕业后徐淼之正式加入腾讯,一直专注于视频图像实用技术研发。如今每天被数亿用户使用的微信视频通话功能,其中视频技术板块一直由她牵头研发。除此之外,这项技术还被运用到了微信各类短视频、图片、直播等业务中。


徐淼之仍然记得,她和团队做第一个微信视频通话版本时,市场上最高配置的手机还是 iPhone4,“而今iPhone 14 都上市了。”从最初的 2G、3G 网络,到现在 5G 网络的普及,手机经历了快速的更新换代,硬件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技术团队用更高压缩效率的技术来提升同等带宽下的视频体量。


压力主要就来自海量用户及其多元化需求。


微信的用户群体非常庞大,设备和网络存在巨大差异,不同用户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譬如有的用户需要图像更清楚,有的用户网络条件没那么好需要传输更流畅,有的用户在户外希望能更省电……用户需求众口难调。


多年工作下来,她发现要把一项技术做到最终能在产品中稳定地大规模应用,这里面的技术难度和所花费的时间甚至比最初预研这项技术还要大很多。


技术突破的灵感从来都不是猛然间爆发的,它们来自长期深入一线的技术研发中,是紧跟硬件的更新换代和应用,从对用户需求的洞察里,和日复一日使用相关产品业务功能中获得的启发。


在专业领域之外,徐淼之最初的榜样是她的外婆。徐淼之的外婆出生于民国时期,年少时通过个人努力获得了学医的机会,她的医术精湛,在当地都小有名气。“外婆是我最早的榜样。她没有像传统观念说的那样必须得‘女主内’,她也有自己的事业,可以把两边都兼顾。外婆让我觉得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徐淼之回忆说。


在之后的求学与工作中,徐淼之认识了更多优秀的科技女性。一路走到今天,徐淼之从未感受到性别给自己工作带来的偏见。


在徐淼之看来,科技领域给了男女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同样都是在电脑前写代码,不存在因为体力差别导致的能力差别。


如今,她甚至觉得“科技女性”的标签对于这个行业的女性有一定的鼓励作用。“当你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去参加演讲或是工作中汇报答辩,可能因为女生少,反而更容易被记住。”她说。


比起徐淼之刚刚加入腾讯那阵子,微信技术团队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女性面孔。


李染和邱尧尧是其中之二。


没有一段职业履历只与工作有关。伴随着视频编解码技术的进步、算法复杂度和机器计算能力相互伴随着提高,徐淼之开发的代码为用户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视频体验,而她们的人生也在这数年中各自枝繁叶茂,逐渐丰富起来。



“孩子和班上的同学说,你们用的视频通话是我妈妈做的”

李染

腾讯专家研究员

成为程序员 16 年


学生时代,李染对编程并没有表现出很高的兴趣。“那会儿小男孩编程,实现个功能,拖着个小方块在屏幕上来回动,我不知道那玩意儿有啥好玩的。”高考填志愿,她选择了通信,那时周围的“大人们”人手一个手机,她模模糊糊感觉到,也许,通信在以后会是个“挺好的方向”。


通信专业的课程,比起计算机专业更偏硬件,尽管学过 C++ 语言、学过数据结构,但还是那些被李染戏称为是“焊电路板”的课程更令她着迷。研究生阶段,李染开始研究视频编码方向,但真正爱上这个领域,则要到工作几年之后。


喜欢程序员这份工作,是因为发现了工作的美,认识到自己本心,而腾讯提供了可以遵从本心去工作的平台。


“我当时为什么选择互联网行业呢?我来腾讯面试的时候,一进办公室,哇,太爽了,沙滩裤沙滩鞋,大背心,不用化妆,也不用烫头发,太自在了,想怎样就怎样。”可以说,正是互联网行业的那份“自在感”吸引了李染。


而且,在接下来的数年里,那些“传言中”的职场女性的困境也几乎没有出现在李染的生活中。“我们组一直处于人力‘供不应求’的状态,也不存在说生了孩子你的工作被别人接了,回来就没有工作的情况。”


在腾讯,能力是唯一的考核标准,性别的差异其实并没有人在乎。


对于前沿技术的敏感度,对于解决问题的好奇心,才是从事这个领域的真正关键之处。


李染最开始加入微信之时,微信的产品技术团队人数并不多,用户增量是同事们非常关心的重点,庆祝微信用户破亿的那天仿佛还在昨日。如今,随着业务分工越来越精细、团队越来越大,李染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产品体验的提升,类似“微信用户增长到 xx 亿”这样的数字,她已经许久未刻意关注。


QQ 视频到微信内图片质量优化,再到微信视频,李染的工作始终都围绕着如何提升视频/图片的质量,以及如何压缩它们所占的网络带宽,内核简言之就是让腾讯的用户在视频/图片的传输过程中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在腾讯 12 年,一句话常常鼓励着她:“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回望最初几年的工作,一点一滴的进步虽然非常微小,但日积月累,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提升却是巨大的。


工作的胜任感与价值感也源自于此。


李染的孩子在幼儿园时,就会和班上的小伙伴们介绍:“我妈妈是做视频通话的。”再具体而言,“妈妈的工作就是把视频给压‘扁’了,在网络上传给你,再把视频复原,妈妈要保证压扁之前和复原之后的视频是一样的。”


孩子刚出生那几年,李染也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育儿焦虑”。“那会微信公众号刚起来,然后天天有公众号推送,说当妈妈的要怎么带孩子,妈妈要怎样怎样对待孩子你孩子就完了,当时我们组人比较少也比较忙,晚上经常挺晚回去,孩子半夜又闹觉,常常夜里 2 点抱着他晃到天亮才能睡着,过不了多久又要起床去上班,那段时间真的很崩溃,觉得工作也不能胜任,带孩子也带不好。”


后来她终于调整好了心态:“孩子是孩子,自己是自己。”


想开了,一步步来,就都好起来了。


她并没有刻意让孩子接触或者刻意不接触编程,而是带孩子尽量多地认识这个世界。玩数独、爬山、讲发现基因的豌豆实验……亲子之间最常交流的,是各自眼中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而不是由父母单方面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许多时候,李染觉得,和孩子在一起,反而是自己的成长更多。



“编程是一门基础技能,

帮你实现种种想法”

邱尧尧

腾讯专家研究员

成为程序员 11 年


邱尧尧学计算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选专业的时候,周围的人并不了解计算机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会细分到哪些方向,只是觉得相比起化学、土木这些,对着电脑的办公环境应该好一些,应该比较适合女生,就选了计算机。”


从本科到研究生,邱尧尧对视频编码方向的兴趣从无到有,从了解到深耕,只是一心钻研技术的邱尧尧没有预料到,数年之后,短视频会以这样的洪水之势席卷全球,成为爆火的方向。“当时还总有人问我,你学这个,将来有什么用啊?”


刚出校园,邱尧尧的职场第一站是华为,研究视频解码器的技术标准,后来慢慢觉得自己还是喜欢做产品,就来到了微信团队,这一待就是四年。


来到微信之后,最大的变化是离用户近了。学生时代的邱尧尧,代码世界的乐趣来自于自己完成一个程序,点击“运行”之后,程序可以无 bug 成功运行,而在每天服务数亿人的“国民 App”工作,邱尧尧常常能够感到技术人的成就感:“技术的更新能够被大量的用户所用到,能够真正改善他们使用产品的体验,比如通话的视频质量、朋友圈上传视频的质量被提升了。”


就如徐淼之所说:“视频图像技术是一个拼深度的领域,需要前期很长时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需要耐得住寂寞,到后面才能取得一定的技术成果。在一个领域积累的时间长了,熟能生巧,很多看似天赋的东西,其实也是长期努力的结果。”于邱尧尧而言,职业生涯的每一步都是一种缘分。而一直以来坚持的都是自己最初所选的方向,不能不说是一种运气。


她的孩子刚 6 岁,对妈妈的工作还没有什么概念,也没有接触编程。


从小到大一路好好学习、按部就班成为“别人家孩子”的邱尧尧,对孩子的成长并不那么着急。


小朋友最近的理想是当厨师,邱尧尧也觉得挺好。“如果他真正感受到当厨师的那份辛苦,还愿意坚持做,那我会支持他。”她说,“你让我说我有什么爱好,或者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我觉得我说不出来的。我就觉得从小到大就是随大流,好好学习,毕业找个工作,现在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挺好的,我希望能够保护他的兴趣。


“编程这门语言,愿我的孩子能用它面对世界” - 天天要闻


这一代的孩子远比他们的父辈、祖辈富足,父辈奋力挣扎的,孩子唾手可得,当父母一路“升级打怪”才到达的终点,只是孩子的起点,这一代的父母要如何同孩子共同成长?


技术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决定人类的未来,当编程从一小部分人才能掌握的技术变为新时代的基础技能,如何提升作为“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少年的技术素养,正是技术专家、教育者、互联网从业者与家长与青少年们一起,以不断的实践回答着的命题。


200 年前的少女埃达拥有欣赏数学之美的天赋,而邱尧尧更希望孩子能够发现对编程的兴趣。


就如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索尼娅·利文斯通在她的著作《数字未来下的育儿》一书中引用的家长观点:“编程是新时代的拉丁文,编程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经典知识形式,这就是孩子们在数字化未来所需要的。”邱尧尧认为,编程在当下这个时代是一种基础技能,可以帮助人们将种种想法实现出来。


腾讯优图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探星计划项目负责人王亚彪在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峰会上的演讲中则表达得更为直接,他说:“青少年是我们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他们有能力也有愿望用技术去一些更酷的事情,而我们作为走在前面的数字铺路人,带领他们走向朴实而浪漫的技术世界,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为践行互联网行业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责任 ,引领未来战略技术,激发创新意识, 自今年 5 月“绿苗计划”发布以来,微信陆续通过免费开放编程课程、组织全球青少年编程赛事、举办青少年编程夏令营、招募青少年科学家导师团等多项举措帮助提升青少年网路素养。


“编程这门语言,愿我的孩子能用它面对世界” - 天天要闻

“以梦为码 点亮未来”人工智能主题展


其中,腾讯微信与中福会少年宫合作开发了“以梦为码”人工智能创新课程,基于微信可视化平台,循序渐进讲解了小程序编程,帮助青少年快速掌握这个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编程环境,发布属于自己的小程序。


这套课程分为入门、中阶、高阶难度,未来将惠及更多少年儿童。


认识世界、设计产品、开发小程序,100 多门微信官方好课也可以从这个入口开启学习。



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腾讯微信等共同发起的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创新挑战赛则已经于 7 月启动。


参赛青少年将在一段时间内,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变和美好人类社会,按照大赛基本要求,创作出项目的产品原型,形成创作文档并以专家问辩的形式进行决赛。


大赛分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凡在 2022 年 12 月前,在校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或职高学生均可参赛。参加比赛的青少年可以通过大赛微信小程序入口报名,在 10 月 20 日前提交参赛作品,全国总决赛将于 11 月下旬举行。大赛组委会介绍,本届赛事的特等奖奖金高达 2 万元,优秀参赛队伍将有机会获得腾讯公司提供的参观、实习和推荐信机会。


学习是一段持续一生的旅行,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去往更远的地方,看见更美的风景。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