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身边还有这样的80后90后00后,
还未年老,却已经露出头顶地中海;
看上去不错,却已经偷偷去医院看过几次抑郁;
人坐在办公室,却不想总是困在小小角落,心猿意马。
《about关于》之《出发吧!了不起的身体旅行》是一本多维度的身体书籍,从物理、心理和想象空间角度,帮助你科学地看待身体,助力你更好地成长。
主编写到:
"身体和生活追求节奏的同步,生活快了,身体会跟不上;生活慢了,情绪也会找你谈话。"
与其说它是一本杂志书,不如看成一本迷你身体主题词典书。只有学会与身体平静相处,我们才能更智慧地生活,而不是更辛苦地生活。
01你的身体外在是否足够舒适?
我有个小女朋友,单身三十还未到,事业顺风顺水。有天,她突然发圈说,早起不舒服,现在就要养生啦。回头评论区,她又加了某某某猝死的故事。
我看到了 ,不免觉得凄凉。
这本书的身体物理维度部分,有关于身体的小调查,涉及健康状态、每周工作工时、目前身体困扰、睡眠情况和如何养生等信息。案例年龄从24岁到35岁不等,竟然有53.6%的人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
在这些数据里,我看到,工作时间长度并不是是否健康的关键因素,而你有多重视自己的身体, 睡眠、饮食、运动、心态等等都不同程度日积月累的习惯影响着身体前行的方向。
习惯是一颗种子,都会生根发芽结果。
坏习惯让你忽视身体,没有活力,失去健康,而好习惯让你看见身体,精力充沛,身体健康。
前两天看到新闻,《今日说法》的创始人肖晓琳,退休后仅五个月,因直肠癌去世。
她忙碌一辈子,曾主持过《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半边天》、《社会经纬》等多档央视节目。
她去世前留下26个字: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身体的问题,在早年是容易被解决和治愈的,比如书里罗列的”痘痘、眼干、牙病、脱发、失眠、肥胖、抑郁”等,只要我们科学地对待身体,就能够找到改变的力量。
02 你的内在还好吗?
我在书里看到这个抑郁症数据,还是很震撼。
”2019 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救授团队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我国精神卫生调查的研究文章,报告显示国内抑郁症的忠身患病率为 6.8%,这意味着中国的抑郁症患者超过 9500 万。这只是有心理问题的一部分人群。"
而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配比,在我国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份"非正常人类自救指南”,人人需要备上一份。
我自己刚刚学完一期心理咨询师课程,对于这份梳理非常喜欢,剧透给大家一部分。
✓如果我感觉自己有点不对劲,要不要去看医生?
心理治疗师建议,可以先和家人朋友聊一聊,从他人看自己,也可以去医院做一些"心理体检"。不要轻易给自己或他人贴标签。
✓如何选择合适的咨询师?
书里给到特别详细的选择咨询师标准,比如专业背景、接受督导情况、咨询工作时长等等,还贴心给到避雷清单!
✓是不是好的原生家庭就一定不会有孩子得心理疾病?
不一定。书里分享了一个女生心理咨询经历的真实故事。在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她画了170多天的小象,最终治愈自己。
就像这位女生所说,”生命本身,这种运气有它自己的道路,象与骑象人都在这被赋予的时空里,福祸相依。"
作为普通人,我们确实很难真正共情抑郁症患者的痛苦,但我们至少能接纳,而且通过学习为自己和家人有所准备。
03 你的身体想象空间能有多大?身未动心已远
书里写了顾童一家,因为想过田园生活,女主人放弃了服装设计师的工作,男主人放弃了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夫妻两个真正回归田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现实中,很多人都被钢筋水泥的建筑压得喘不过气来,一看就能望到头的人生,每天被人流车流以及睁眼就要面对的贷款支出追赶的节奏,人生若无想象力,就很难有希望和持续前行的勇气。
但是,如果你真的回归乡野,如何存活立足,又是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
《跨越式成长》这本书提到,新加坡倡导大家成为π型人才,在不确定的时间洪流中,发展自己多元化的技能专长。
故事里的顾童夫妻,身处远离城市的质朴乡村,把手工面包做成了实体+互联网的探索模式。
男主人负责做面包烘焙,而女主人负责摄影和自媒体运营。通过好的产品+巧的营销,夫妻俩实现的"爱情面包双丰收"。
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似乎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不管你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最底线能够自食其力,也要想清楚自己的初心。
任你身体驰骋想象力,归来仍是少年!
写在最后
第一本《about 关于》是关于自己的,很多读者表示,看完后拥有了更多勇气,去更换职业,或者开启新的一段关系。
而这一本《about关于》之《出发吧!了不起的身体旅行》, 让我们更多看见自己的身体,找到自己身体的节奏,也会创造出更多前行的可能。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先和自己的身体联结,知道我是谁,才知道我要到哪里去。
我是沈晓菡,我在无锡。
朋友圈文案导师,
向日葵妈妈万人团队长&家庭教育指导师百日团队主理人,
弘丹写作学院合伙人战略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