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学员发消息问我,毕业去PE/VC这一类的机构怎么样?
有的人可能觉得这个行业赚钱多就选择来这个行业,但刚入行的小白需要吃苦耐劳、付出很多努力,慢慢建立自己在这个圈子的人脉、资源、案例和方法论,最终才可能赚到钱。
PE/VC是通过企业价值增值赚钱。
作为投资经理,就是找到优秀甚至卓越的企业和企业家,把钱投到企业里获取企业股权,成为时间的朋友,等待企业的成长与增值,未来我们将分享它的果实。
乍一看这是很爽的一份工作,刚出社会就与社会最优秀的一拨人打交道,增长见闻、起点很高。
但仔细琢磨,要做好这份工作实在是太难了,因为一个看似简单的投资决策最后,需要对人、企业、商业和社会有着深刻认知,这才是PE/VC行业的灵魂所在。
在很多平台上,以及圈内的前辈,给的建议都是不推荐应届生去PE/VC,或者是建议应届生先去投行/行研锻炼几年再去PE/VC。
今天就看一看这么多人不推荐应届生去 PE/VC具体的原因所在?应届生难道真的不适合PEVC吗?
一、还不是因为PE是拼爹,VC是拼眼光的行业
PE是拼爹的行业,VC是拼眼光的行业,这些资源一般应届生都没有。
对于应届生而言,我个人最开始也是不建议过早去PEVC的机构。
这个太吃资源,而且项目节奏比较快。
应届生很难有时间去作独立判断和培养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而独立判断的能力,是成为合格投资人的第一道坎儿。
PE/VC是一个运气起很大作用的行业,而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
PE/VC投项目成功或失败,运气的成分很大,很多时候投资人没看清就投出去了,赌一个概率。
现在的PE/VC回归投资的本质,更考量对于标的业态、企业管理的理解,对于商业发展趋势的预判。(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
PE/VC是要洞悉现在、穿透未来的行当,而一毕业就在这行很难形成真正的判断力。
要想有深透超前的眼光,必须有一个行业深入扎实的经验和完善的知识结构。
而一毕业就在这个行业的很多人,当惯了甲方,见惯了动辄几千万上亿的生意,也看过听过很多无数倍退出的神话,于是往往觉得自己也很有力量,但实际上大部分心态浮躁,判断力孱弱。
买方的天然定位会让一个职场新人对自我定位产生混淆,动辄讨论千万美元级别的交易,年纪轻轻对资历老道的创业者品头论足,毫无行业经验却试图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指点迷津,这些都容易让人迷茫。
PE/VC行业是资源、关系驱动型的行业。
金融本质是资源驱动型的行业,PE/VC行业尤甚。
一笔投资好与坏,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常常几年以后才能看出对错,甚至项目好与坏的反馈出来的时候,你已经不在原来的机构了。
要是想干大业务,大几十上百亿的投资项目,根本没多大可能过投决会,这是因为投资数额越大,需要的安全性就越高。
毕竟一旦发生亏损,一是领导承担很大的责任,二是企业有可能因为这个大单导致“一战回到解放前”,也因此基本上都没可能过会。
由于并非是顶级投资机构,各业务部门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或刚刚成熟,仍不具备对应届生的培养体系。
是的,对于应届生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成长性,这一点无论是在哪个行业一般都是推荐去已经成熟的大厂、去锻炼最初的职业生涯。(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
除非你有足够的自信,发掘的潜在标的,是别人都看走眼了、就你发现了它的价值,但这个事情的难度和偶然性实在是太高。
所以很多人才会不那么推荐年轻人从一开始就进入PE/VC这个行业,如果真的对这个行业感兴趣,或许在其他行业(比如互联网,或者投行/咨询)积累一些职场经验、职业技能、社会履历、行业认知再考虑转行会更好一些。
毕竟PE/VC可以说是金融行业里,对专业背景要求最宽泛的一个分支了。
我认为应届生首先需要做的是把行业研究、公司尽调、财务建模、资本市场运作规则等基础能力做得扎实,培养出独立思考和独立做项目的能力。(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
二、应届生没有绝对去PE/VC就一定不好
1、如此说来那是不是应届生就没有机会进PE/VC了嘛?
对于应届生而言,如果你家里面自带资源,一般不想太累的话,你可以直接去当买方机构的LP,可以看看项目,也能锻炼自己。
对于毕业生进入PEVC行业首先要面临的挑战即是自我管理,不同于投行、咨询公司等财务机构,PEVC机构没有太多标准化流程,明确的业务指标,自由度高、弹性大,对新手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很高。
除了技能和经验层面的积累,对于刚毕业的应届生来说,初入职场后,多年校园生活形成的思维方式会受到冲击。
有些刚毕业的学生面对工作时,容易“非黑即白”,一味追求正确答案,这样的学生思维可能会给投资工作带来一定困扰。(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
因为市场一直在发生阶段性的、动态的变化,不同的行业也存在高涨期、稳定期、低谷期,有些新手投资人觉得这一赛道我了解过,没有太大价值就下定论放弃了。
而事实上,如果这一领域的技术结构、市场需求、客户本身发生变化,很有可能引发行业的新一轮增长,永远不作最终判断,保持好奇,能够快速更新自己固有的观念和方法论,是新人容易踩雷的地方,也是一个出色投资人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
如果有机会去到红杉、高瓴这个级别的VC/PE,那么当然是值得去的,无论是薪资待遇、公司平台、未来发展,这个级别的VC/PE绝对不比其他金融方向的就业差。(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
2、那应届生为什么不好进顶级PE/VC的一级市场
主要是招聘名额很少,我记得我朋友所在机构,给我说过,他们机构就没有招过应届生。
这是因为PE/VC的一级市场机构相对于二级市场复杂,比如说,如果做股权投资,面对的不是特别规范的企业,以及做并购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结构。
对于经验较薄弱的应届生来说是很难的,而且面对还在早期的企业,对行业、产品的判断都需要更精准,非常需要实操经验。
比如你想做PE,可以多去找找投行IBD或者咨询的实习,在实习当中去提升估值、财务分析、法务等能力。(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
PE更在乎个人的工作能力。
因为PE投的都是一些业务成熟,市场规模不小的公司,很考验个人的专业性。而投行和咨询公司的实习对这方面的锻炼很深厚,能够锻炼出优秀的行研、财务、估值和法务能力。
所以PE/VC喜欢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大致分为几类:审计财务出身的、垂直行业名企或者咨询公司出身、投行出身。
项目不确定性高、人的作用占比大、投资回报周期长,这些特点对于已经在行业站稳脚跟的人来说似乎并没什么,但是对应届生来说这意味着:
不确定性高、运气占比相对高,缺乏稳定的投出产出反馈机制;
人的作用占比大,马太效应强,新人从0开始积累的难度高,同时带你入行的老板几乎直接决定了你的职业发展轨迹。
综上,我认为应届生没有绝对去PE/VC就一定不好。
三、PE/VC机构虽然很少直接招实习生,但可以实习留用啊!
PE/VC即使招聘相对其他金融机构少,很多机构还是会通过实习留用的方式招收新人。
说一说我认识去PEVC朋友的背景。
比如说,产二代和富二代们,父辈的积累使得他们天然携带了产业和资本资源,对做生意和企业有天然的认知,通过这一行能进一步放大资源优势。
我身边不少PEVC的小伙伴家里都是做生意的,甚至家里有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
还有产业出身的大佬,扎实在产业里(产业的技术/品牌/战略投资部门等)有较多的积累。
我身边有在企业战投部门的大哥,对某个产业及投融资都很熟,再去做PE水到渠成;以及比如做消费投资,从宝洁等出来的也是很香,看消费类企业很有共鸣;
其次就是金融机构出身,大多数的都是在四大、投行等积累一段时间再去,或是个更水到渠成的事儿。
身边很多四大人和投行人慢慢转型做PEVC, 更懂财务、更懂尽调,转型投资也很快。(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添加VX:feifan00999)
PE/VC真的把工作拆解细了之后,还是有很多的基础工作是比较简单且重复的,比如说基础的研究工作、资料检索、数据整理等等,
这些工作交给应届生来做会完全可以胜任,而让成熟的工作人员把时间经历花在大量的基础工作上也是比较浪费。(当然也有些机构是通过实习生解决,就是不招正式员工,哈哈)
所以,发现实习生特别靠谱的话,可以给予留用,也是大家常用的人才培养路径。甚至说有的机构还偏好这种“自我培养”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