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定风波里
前几日,在社交上看到某文化企业老总逆行斋主发文称司马南被举报。其标题是《高校政教教授向纪委举报司马南,司马南是否气数已尽?》,这才得知司马南被举报一事
更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一月,其还写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为了中国国家利益,到了让司马南和他的队友离场的时候了》。这篇文章内容不多,大概1500余字,展现量几千万,阅读量八百多万。应当说这是一篇数据不算详实、内容也谈不上专业,至于为何能有这么大的展现量,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文章主要就是引用经济发展政策、民营企业的数据,进而得出司马南在经济大环境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质疑联想是不合时宜的。并将司马南形容为:一路走来,动辄以民间意见领袖自觉,鼓动民意,煽动民粹,蛊惑民心,收买民心,每每挑起对立和冲突,结果必然是撕裂族群,动乱社会,给社会添乱,影响商界发展信心。
看后,个人曾评价,这是在无中生有,利用了社会经济焦虑情绪,至于为何还能如此之广,可能还有两件事需要注意:一是司马南美国买房舆论已经彻底发酵;二是司马南实名举报联想,并置顶那条视频。
而对于这些司马南与联想是非,说实话,作为年轻一代,兴趣不大,不想掺和。需要强调的是,我既不反对司马南质疑联想,也不反对其他网友质疑司马南美国买房,我所反对的是其他网友没有切实证据就以极端化的方式去质疑司马南,这是在上纲上线。
换言之,替司马南说几句公道首,并不是代表我就一定支持司马南。我真正支持的言论的相对自由,文化思想的百花齐放。
更关键的问题是,就算封杀司马南,经济困境仍然客观存在。这恐怕与疫情有关,需要多方努力。
此外,事实求是说,这几个月以来,司马南谈经济方面的作品占比很少。相反关于俄乌冲突、疫情等话题要更多。当然,时不是还是会谈谈联想。
因此,认为司马南影响商界发展信心,要不是无稽之谈,要不就是已经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维认识:即联想代表所有民营企业,司马南质疑联想,就是在质疑整个商界。
但这显然是无事生非、强行绑定或碰瓷的做法。非常低劣且常见的手法。折射出以偏概全、不讲逻辑的思维。
联想代表不了所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也分不同的行业、不同规模,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利益也并不相同。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拥有联想的背景和机遇。更重要的是,2009年已经有了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明确规定。因此,可以这样下结论:一是和联想拥有相似背景和改制经历是极为少见的;二是与其说民营企业担心司马南引发舆论针对商界,不如说民营企业更关注的是地方营商环境水平。因为这显然更关乎企业的发展问题。
之所以要花几百字说明这一点,是为了更好地看待司马南被举报这件事。
怎么看待司马南被举报一事?
不是双方当事人,也没有看到举报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证据。暂时不表态。
但是就某教授的举报理由,个人认为这是很虚的东西。有莫须有、扣帽子之嫌疑。更显得夸大其词。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面主要有三个理由,必须要提一提:
一、公众有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答:显然是有。今天的文盲率已经极低了,不再将民众的普遍关切和放大社会情绪简单地混为一谈。
二、各平台有没有禁止批判司马南的举措?答:显然没有。证据不用多找,前文中一篇水准并不高明的短文就能有几千万展现和八百多万阅读量就是最好证明。
三、我们一直提倡的是百花齐放。就算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世界级作家莫言,同样也有不少争议,甚至批判之声。只要言之有物,没有违法违规,就是应该被允许的。网络声音就是这样,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这是正常的。真正不正常的是那些脱离就事论事范围,动辄就贴标签、扣帽子,甚至更为极端的做法。
最后,我想提醒的是:司马南作为社会知名评论人,作为多平台认可的资深媒体人,有资质也有资格就社会问题发声。
当然,某高校教授也是实名举报的自由。但是凡是得讲证据。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更应该强调证据的重要,更应该明白逻辑严密、思虑周到的重要性。
目前,没有看到切实的相关证据,不表态,不作评价。
但是我强调一下,你可以用切实的证据举报他确实存在涉嫌引导粉丝、花钱请粉丝支持他,甚至是在评论区以等删评控评等方式引导舆论;也可以从他的大量作品一件件挑出确实问题的相关证据,去说明他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不过,如果没有办法提供切实的证据。而是仅仅出于不认同他的观点,就要如此上纲上线。请问,这是不是在恶意举报?
个人认为,这种行为非常不可取。尤其是高校教授级别。不仅说明自己存在思维极端化倾向,更说明自己不重视事实与逻辑。
不同观点,可以交流可以讨论。就算彼此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差异,那只要别人是合法的,那就应该学会尊重。至少,不能极端化进行攻击诋毁。这种思想苗头是危险的,心态也不是很平和,舆论场没有必要这么撕裂。
总之,某高校教授举报司马南。希望他不是在莫须有。更希望他,如果没有切实证据,那么就不走极端,你大可以也学司马南在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发表看法嘛。何况,堂堂教授,应该有自信认为自己的真实水平要胜过司马南许多,不存在怕辩论不过司马南的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