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城市的疫情形势前所未有地严峻时,它的官方新媒体账号会直面群众的不满吗?
有个城市还真做到了。
我说的就是四川省内江市。这个地级市从9月9日开始在部分区域搞起了静态管理、全员核酸,随着阳性数字的增加,静态管理范围扩大到了全市,措施也在升级。
这两天,内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账号“最内江”让我吃了一惊。
它的评论区里,除了加油鼓劲的,还有吐槽的。被“喷”得最猛的,一是买不到菜,二是核酸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要知道,这些留言,都是编者精选之后才能展现出来的。
我把我的发现分享给一些朋友,他们也吃了一惊。
你能想象你那个城市的“某某发布”会放出一大堆这样的留言吗?
这是9月11日中午《告内江市民!城区“蔬菜包”“猪肉包”来了——》一文下面的留言。那篇报道说的是9月10日晚上新闻发布会谈到的生活物资保障问题。
静态管理初期,低风险区的居民是可以凭出入证外出买菜的。但从留言来看,并不是所有社区执行到位了。而线上,就更难买到了。
这篇报道里提到:主城区47家商场超市作为应急保供单位继续营业。市商务局已为近80家保供企业落实车辆通行证320个,为美团、饿了么两家外卖平台发放临时通行证189个。保供企业的蔬菜包和猪肉包销售9月11日启动。
从留言来看,有些群众的买菜难还没解决。
其他很多文章的评论,也有类似的吐槽。
东兴区一家水果店拒绝停业,老板被警方查处。这条新闻下面,有不同意见的交锋:
除了物资供应问题,还有人反映基层干部群众不配合防疫措施:
做核酸居然是手动录入资料,也被提了出来:
核酸检测还有其他一些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
公交车、网约车都停运了,只有拿到通行证的出租车在保持运营。有人吐槽说,防疫工作人员要靠“11路”(步行)上班。
……
我觉得,这样的“吐槽大会”不是坏事。它是一种宣泄,也是一种鞭策。
9月11日深夜,内江市的最新通告提到,“经批准的保供企业必须开展配送服务”。这显然是有的放矢。
服务群众,相信群众,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