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2022年08月18日06:55:16 资讯 1331

看到路“断”了,你会不会吓出一身冷汗?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开门就是个“坑”,是谁这么坑人?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鲤鱼精”造访自己家,你会被吓得原地飞起?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其实,这只是图中的小伙儿画的3D画。

小伙儿说,只管走,没事。可由于太过逼真,还是让人战战兢兢。

小伙儿叫张世先,他的3D画,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不光在国内火了,还在国外被3亿次围观。

目前,他全网粉丝达800万,是这个领域里粉丝最多的博主。

收入自然也可观。

画画是他的梦想。

既仰望着“月亮”,还捡起了“六便士”,妥妥的人生赢家!

关键是,他自学成材。

今天我们来听听张世先追梦的故事。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农村娃的兴趣

张世先是内蒙乌兰察布人,90后。

从他记事起,就知道自己家条件不好。

家里人一年只洗一次澡。

鞋子破了,就用轮胎内胎补补,接着穿。

衣服破了,就用塑料卡通图片打补丁,有的已经打了三个补丁,还在穿。

更没有什么玩具来玩。

睁眼就看到衣服上的补丁,闭上眼那些图片还在脑子闪……

好看的人和动物、鲜艳的色彩,卡通图片陪伴了他整个的童年。

慢慢的,他喜欢上了卡通画,常常拿粉笔在墙上有样学样地画。

有一次,他在家里大门上画了一个卡通人物,村民们看到后很惊讶,夸他画得好。

张世先心里美滋滋。

从此,一天不画画,他心里就痒痒。他隐隐觉得,自己的人生会和画画连在一起。

画画,就这样成为了他的兴趣。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高中时,他学了一年素描,学了线条、形体、阴影、高光……

一支笔一张纸,带给他快乐和成就感。

但就在他憧憬美好未来时,却听到了一个噩耗。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无奈辍学,但画画不辍

有一天,张世先接到了爸妈的电话。

爸妈说,家里条件差,他就是考上了大学,也供不起他,他还是别上了。

这个电话,让张世先接下去的好几个晚上,都失眠了。

爸妈确实尽力了,这句话,不知道他们下了多大决心才说出来。

他理解爸妈的不易。

只是,窝在被窝里,他忍不住一遍遍问自己,不读书自己能干啥?

就这样,读高中的他,带着怀疑和不安,辍学了。

19岁那年,他在内蒙找了第一份工作,做保安。

内蒙的冬天,彻骨的冷,夜里室外达零下20多度。

整夜在外巡逻,他穿上了两条棉裤,加起来有5公分厚,但还是抵御不了严寒,只能不停跺脚、蹦跳……

回到宿舍,他的脚像两块冰坨子,在被子里捂了半天,都捂不热乎。

条件有多艰苦,可想而知。

但就是这样,张世先还是坚持画画,每天都要拿起纸笔画上一会儿。

后来,他又做过餐厅服务员,依然在工作间隙坚持练笔。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学苦练下,他画画水平不断提高。

他试着往美术方面发展,终于找到一份培训班助教工作。

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进入美术行业,踏上了魂牵梦萦的画画的轨道。

不得不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一年素描学习经验的他,因为喜欢,也一路摸索到了美术的殿堂。

再回头看看之前艰难的时光,原来,画画就是一束光,一直在照亮着他的生活。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将画画变为事业

这个轨道有点拥挤。

市面上培训班繁多,班和班的境遇,也有天壤之别。

有的熙熙攘攘,红红火火;有的门可罗雀,难以为继。

做助教一段时间后,张世先自己开了美术班,教幼儿水彩画。

因为生源少,收入低,他不得不停了班。

此时,正值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大潮,墙体彩绘进入农村。

各色奇葩的“牛皮癣“小广告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有设计感的作品。

有宣传美丽乡景的,有宣传文明乡风的,还有普及各种知识的……

新农村有了新气象。

张世先也加入了墙绘大军。

他和女朋友开始碾转各地,内蒙古、山东、浙江、上海……

他每天能赚500元左右。

虽然辛苦,但每天都在画画,张世先觉得日子过得带劲儿。

不得不说,将兴趣变为事业,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可没想到,一场疫情,让他的彩绘生活戛然而止。

2020年开年,新冠疫情形势紧张,农村封村封路来加强抗疫。

张世先的工作也被迫停滞。

和女朋友商量后,他们回到了女友的家乡,福建南平徐市镇。

他成了村子里的“上门女婿”。

他更没想到,这个村子,不仅是他温暖的港湾,更成了他人生幸运的转折点。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家人一路支持,解锁新领域

回家乡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张世先没有收入。

疫情好转后,同龄人都陆陆续续出外工作了,张世先整日在家画画。

一个大小伙子,长期没有收入,按说,任谁也会心慌慌,媳妇儿和丈母娘就更沉不住气了。

张世先几次想要出去找份别的工作。

但媳妇说,他那么喜欢画画,不希望他干没有兴趣的工作。

这才打消他随便找份工作的念头。

正应验了那句话:爱一个人,是懂他,支持他,守护他。

张世先很幸运,有个懂他的妻子。

2020年8月,张世先在做饭烧火时,随手拿起一根烧过的木棍,在水泥地面上写写画画。

黑色的木炭,灰白的水泥地,一撞色,竟然格外协调、有质感。

这激发了张世先的创作灵感,他看过网上的3D画,他想,如果用炭做笔,地当纸,画出的效果应该不会差。

他开始尝试这另类的创作。

他还特意在网上学习国外街头艺术家的作画技巧,琢磨怎么能画出立体感。

他一遍遍在纸上练习,然后再在地面上画。

为了作品有创意,无论吃饭、睡觉、干活,但凡能激发他灵感的,他都将这个火花记录下来。

有时,还马上要跑出去找一块路面,拿炭棍就勾画起来。

楼梯、断桥、断路、深坑……

鸡、鸭、蛇、老虎……

他一发而不可收,技巧越来越熟练,创意也越来越刺激。

有时,还各种组合增加效果。

而且,他还练就了“绝活”,将自己变成人体圆规,还一画一个准。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他和媳妇儿琢磨着,短视频是个风口,如果他来画,媳妇儿来拍,会不会有不错的流量呢。

2020年12月,他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发出了第一条视频。

只见他手拿炭棒,蹲下去,“滴溜”转上一圈,身下就是一个圆,柱子、台阶、平台……一个旋转楼梯被勾勒出来。

然后涂阴影、加高光……

于是,路上凭空立起一个楼梯。

画完后,他在台阶、平台,柱子间来回跳跃、找平衡,一不小心就差点掉下来,让人不由得替他捏着一把汗。

这个视频一下子涨粉几千。

这完全超出张世先的预料。

网友纷纷夸奖太逼真了。

到第二个视频发布出来,账号蹭蹭涨粉到1万了。

这让张世先看到了希望。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在新领域发光

后来的作品里,张世先画断桥、水池、五花肉、美女、蛇……颜色也从以前的黑白灰,加进了红黄蓝等。

马路上盘着一大蟒蛇;出院门赫然发现一个深坑,坑里还有条大鳄鱼;房子里突然地陷了……

他脑洞大开,不断地探索,画功越来越强。

他的3D画有多逼真?

画蛇曾引得真蛇过来,画的断路吓得车绕道,画的断桥吓得狗和鸭子掉头往回跑。

视频里的那条狗,可被他整惨了。

一次次被吓,后来看到他,就躲得远远的。

但张世先坑得最惨的,还是自己的媳妇儿。

媳妇儿出卧室,看到脚下赫然显出“地狱”,吓得抱着柱子不敢撒手;

在沙发上睡醒,要下地,转身看见地上一条对着自己点头的大蛇;

在厨房做个饭,脚下是“万丈深渊”,顿时感受到“水深火热”。

这心脏要是不强大,难保不吓出个好歹。

哎,人家的媳妇儿都是来“宠”的,张世先的媳妇儿是用来“吓”的。

当然,两人感情好,媳妇儿无条件支持,这才让他如此胆大妄为。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张世先参加央视节目)

其实,小夫妻俩的恩爱,在央视节目《乡约》中,大家已经见到了。

媳妇儿看着他,眼里都是星星,听他讲俩人的过往,脸上是掩不住的幸福;

媳妇儿也夸他会干家务,知道心疼自己;

老公在主持人的撺掇下,贴心地现场帮媳妇儿按摩。

小夫妻的幸福,溢出屏幕。

我们也知道了,张世先一路走来,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走南闯北时,媳妇儿一直跟随、支持;

回村拍视频,拍摄由媳妇儿负责。

因为角度很有讲究,稍有偏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为此,媳妇儿没少下功夫;

画完后,她还要配合表演,来衬托画有多立体。

可以说,每一个作品的完成,媳妇儿都功不可没。

比起坑媳妇,这个上门女婿,一点儿也没少坑丈母娘。

大坑、鳄鱼啥的,都给丈母娘招呼了一圈。

丈母娘又气又急,“没事,画这些乱七八糟的干嘛?”

为此,张世先没少被丈母娘追着打。

路上时不时冒出的大坑和路障,也让路过的村民被吓得不轻,有急刹车的,有战战兢兢溜边儿走的。

网友还因此批评张世先,弄出交通事故,他可要负责。

张世先虚心接受。

后来的视频,张世先在最后都会将路面清洗干净。

看着一盆水下去,作品无影无踪,网友心里又有点不舍了,转过来又为他想怎么能两全其美,也真是操碎了心。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张世先画的3D画)

随着张世先的画被更多人知道,有网友到村里参观打卡,往日冷清的村子竟也热闹了起来。

连附近的村民也都知道,村子里有个会画画的“能”人。

张世先的画也成了村里孩子们的“玩具”。

村民们也一改之前的态度,看到拿着画具出门的张世先,会问他“今天要画啥啊?”。

张世先和他的画,渐渐得到了村民和网友的认可。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月亮和六便士,可以兼得

如果说,科班出身的,将3D画画到以假乱真的水平,没什么稀奇。

但是,张世先是自学成才。

张世先曾说,对画画,是兴趣,更是热爱。

热爱,就有了动力。

有动力,就会不断学习精进,功到自然成。

结果不会差。

一年多下来,张世先全网粉丝涨到800万,他是这一领域粉丝最多的博主,能年赚100万元以上。

而且,他的作品还火到了国外。

2021年10月,有粉丝发私信给张世先,说有网友将他的作品上传到了TikTok上,只2个月,3个作品的播放量就达3亿。

而且,那个网友的账号,还因为这3个作品涨粉了50万。

“艺术家!比起富人,我更羡慕那些会画画的艺术家……这可不是人人都拥有的天赋。”

“真的很棒,我是搞艺术的,我很欣赏你的作品。”

他谦虚地说,外国网友说话夸张,自己只是一个会画画的手艺人。

张世先还用翻译软件,翻译TikTok里不同语种的评论,从中,他获得了被认可的快乐。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张世先和他创作的3D画)

除了每天的例行画画,他还做手工。

张世先自曝现在的收入也很不错。

仅靠短视频播放量,每个月就有两三万的收入。

而且,还有厂商请他做广告。

相比从前,收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有些广告虽然报酬优厚,他们拒绝了。

但当福建省有部门找到他,想让他画几张关于“福文化”的画,他欣然答应。

他的“福佑中华”、“福星高照”等,全网播放量超过80万。

省运会召开之际,有部门找到他,想让他画些踢足球打羽毛球等题材,他完成了,还没要任何报酬。

他说,能做这些,他很激动,也感到荣幸。

有多少人曾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纠结?

一边是梦想和崇高,一边是物质和现实,一个要仰头望,一个要低头捡,似乎有道天然屏障,让人逾越不了。

但今天,凭借互联网和短视频的东风,张世先解开了这道难题

有人说,他是站在了风口上。

但即使风口不再,有热爱在心里,有手艺傍身,相信他也能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90后追梦人的执着

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足迹,许多人,不得不停下了脚步。

在疫情中,选择依然向梦想奔跑的,还有千里之外的尚勤杰。

尚勤杰,1992年出生,家在河南新乡辉县农村

尚勤杰的经历,也称得上是一段佳话。

尚勤杰的村子相对落后,最早闯入他记忆的,是村子里的土路,还有下雨后路上的泥泞。

他从小也爱画画,梦想着村子能变漂亮。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尚勤杰和他的墙绘)

长大后,他顺利考入开封大学,专业是喜爱的艺术设计。

在校期间,他就跟着老师去农村搞墙体彩绘项目。

当时农村的墙体彩绘多是祥瑞文化,或是宣传画等,尚勤杰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为啥不画些年轻人喜欢的国潮画,或者时尚一些的动漫画?

老师答复说,“农村墙绘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动漫这类东西,村民们显然是不可能接受的。”

他却不认同,要将动漫搬进村子的想法,从此在他心里生了根。

毕业后,他的路走得并不顺。

他考过编,并且分数还过了关,但因为体检不合格,还是被刷下了。

他到北京的艺考班做过助教,看到有的学生为考试而考试,他说,画画要追随内心。

他被机构领导批评,说这有背学校理念。

再加上,太多的事务性工作,使他没有时间去画自己的作品。

于是,他辞职了。

后来,他开了一间小工作室,碾转上海、郑州等大城市作画,收入很不错,少的每天挣五六百元,多的可以达到近千元,平均月薪能拿到3万。

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收入优渥,最关键是能“随心而动”。

他很满意这样的状态。

但随后的疫情,改变了这些。

疫情期间,他被耽搁在老家一位好友的村子里,小屯村。

那时,老家各村抗疫正严,“待在家里就是最好的抗疫”,村与村之间道路封闭了。

他没能回家,只能暂时住在了好友家。

闲谈之余,朋友问他能不能帮自己的村子做墙体彩绘,改变一下村子的面貌。

尚勤杰答应了。

一言九鼎,他开始了对小屯村的外墙美化。

这一画,就画过了春夏秋冬。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造福家乡,梦想成真

室外作业的艰苦,搞墙绘的画师都深有感触。

冬季,颜料要一点点化开,人也冻得一层层棉衣叠着穿;

夏季,烈日炎炎,脸上、身上晒得爆皮;

原本帅气的小伙儿,几天晒下来,就黑了几个度。

刮风下雨天,不光开不了工,画好的画也会受损,得列入修补行列。

画这些墙绘,尚勤杰拿到的报酬只是之前的几分之一。

但是,一想到做的事能让家乡变美,尚勤杰觉得怎么样都值了。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尚勤杰和他的墙绘)

一度,父母和村子里的人都觉得他“疯”了。

但当他用手中的画笔,将龙、凤、麒麟等寓意祥瑞的画,一点点呈现在大家面前时,他们都接受了这个男孩的“疯”。

原来,他可以将村子变得这样美。

他也画了《千与千寻》、《龙猫》等经典动漫角色。

几十幅画画下来,村子被点亮了。

一支笔将花花草草、美女帅哥和各种动物搬到了村子里,大家称他是“神笔马良”。

2020年10月,尚勤杰看了沈腾主演的《我和我的家乡》,激动得难以入眠。

主人公做的事,不就是自己正在做的吗?

他将自己的作品发到了网上,文案就叫“我和我的家乡”。

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私信他,问他要村子的地址,说要来拍照打卡。

因为私信太多,他统一回复,将村子地址发到了网上。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游客打卡小屯村)

这下,人们三五成群结伴过来打卡,往日冷清的村子像过节一样热闹。

村里的老人家也忙着开便利店、卖家乡土特产。

有的村民,半个月收入2万多元。

村子里更是整修了道路,还策划了特色活动,五一期间,仅门票就收入几万块。

一支笔改变了全村的面貌,让家乡变美,尚勤杰从来没有过这样强烈的成就感。

2021年5月的一天,他看到了一条信息。

原来,外交部华春莹在推特上夸奖他:

一个中国涂鸦艺术家到河南家乡,将普通的乡村变成了童话世界。

之后,各种赞誉接踵而来。

他成为了作文里的素材;

他的母校也以他为傲,他的成绩被作为范例讲给了学弟学妹们。

他还接到了一个又一个村子的邀请。

他收拾行囊,信心满满地奔向下一个村子。

坚持梦想的尚勤杰,终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实现梦想的同时,也传递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结语

无论是张世先,还是尚勤杰,都是年轻人中普通的一员,但又都有不凡之处,他们让人感受到梦想的力量。

张世先自小爱上了画画,梦想着一辈子与画画结缘。

他走了一条坎坷的路,但一直在坚持,在坚持的路上还发现了彩蛋,坚持梦想,让他的人生焕发出光彩。

尚勤杰从小喜欢画画,梦想有朝一日用自己的双手让家乡变美。

他的职业之路并不顺畅,但因为心中有梦想,即使在疫情期间,他仍然抓住机会去圆梦。

他放弃了外面的高薪,在家乡潜心作画1年多,终于让家乡变美。

他们都是勇于追梦的人。

两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发现自己的兴趣,给自己一个梦想。

也许,你会走弯路,会被现实摔打,但坚持下去,总会找到一种实现梦想的方式。

希望你我都有梦想,并在追梦路上,不轻言放弃。

那么,一定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作者:朱小鹿&乐乐


关注我两个90后网红画家:一个年赚百万上央视,一个造福村民改变家乡 - 天天要闻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