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能够保证自己每天有规律的写作输出,我开始有计划地去选择之前一些书籍来读
在这里先给大家推荐一个app,豆瓣,可以把已经读过的书,或者是曾经想读但还没有时间读的书做一个记录。
不仅仅是书籍,电影,电视剧,看过的都可以做一个记录,不仅如此,豆瓣app上,也会有评分
建议大家可以选择一些高评分的作品来看,高评分的作品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01阅读习惯从每天半小时开始
曾经我也给自己立过目标,每个月读多少本书,但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各种原因,就又自动放弃了。
已经好久没有每天保持阅读习惯了,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将阅读计划量化到每天,给自己设立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大家不要小看这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我尝试过了,心无旁骛地坚持半个小时还是不容易的。
你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看了10分钟书,忽然微信跳出来个信息,朋友来找你了,又或者是工作上有东西要处理
就去忙其他的事情了,忙好了可能也不会再去阅读了。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看了一会儿书,你觉得自己已经看了10多分钟了,其实5分钟还不到,和刷某音相反,明明刷了很久,但自己却觉得没有多久。
这就是长期快乐与短期快乐的区别了,短期快乐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但是长期的快乐,需要我们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才可以感受到。
阅读属于长期快乐,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它能让我们面对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特别喜欢董宇辉解读阅读意义的一段话:
知识能够带给我们喜悦,就像阳光雨露带来的喜悦一样, 都像食物和水带来的喜悦一样, 书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它能让你不再纠结一些问题。
书可能不会让你成为很成功的人, 但是书可以让你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书不会让你变成一个光荣的人 但是书可以让你变成一个周全深刻的人。
我们开始阅读时可以看一下时间,或者设个半个小时的闹钟,有了这个固定的仪式感,我们更不容易放弃。
好了,回归今天的主题,书籍分享,也是我定了这个目标完成的。
02曾国藩的7次科举之痛。
曾国藩传讲述了曾国藩的一生,曾国藩从小受家庭的影响,一直跟随父亲,进京赴考。
然而他从小资质平平,考了7次才中了科举,再考第6次的时候,不仅落了榜,还被学台悬牌批责。
当做了反面教材公示了出来,这件事情对国藩刺激非常的大,长这么大第一次被当众批评,但这件事却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他开始反思自己,总结自己,付出了超人的努力,终于在第7次考试中,中了科举
回首9年漫长的秀才考试生涯,它们是曾国藩生命中最痛苦的记忆,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曾国藩定不会有如此成就。
茅盾在《子夜》里说道:
天亮之前有一段时间是非常暗的,星也没有,月亮也没有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黎明前的黑暗,假若第6次考试之后,曾国藩一蹶不振,放弃了学习,绝不会等来高中的那天。
如果现在你正处于非常痛苦的时期,不被人认可,前路迷茫困顿,那么请你再坚持一下,天马上就要亮了,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候。
03曾国藩学做圣人。
科举的成功让曾国藩重新找到了自信,但是到了北京后,又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当中。
原来在翰林院中,曾国藩见到了更多有见识,有风度的读书人,和他们一比,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缺陷。
视野的狭窄,境界的低劣,甚至读的书也很少,在30岁那年,曾国藩决定要脱胎换骨,学做圣人。
圣人也就是说想要做一个完美的人,他开始写日记,反省自己,通过记日记的习惯,曾国藩的气质,习惯,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
无论多么的痛苦难熬,曾国藩一直都没有放弃过,他也是个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爱好。
在众多的诱惑面前,曾国藩也遭受了无数次的反复,失败,挫折甚至倒退,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过。
坚持使他取得了如今的成就。
我们也不能放弃,在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很多妨碍我们成长的因素,坚持下去,它将会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助力器。